谈写作专题【特训01班】作业十点半读书社简书面面观

读《道德经》札记(22):推荐一本适合初学者读的书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115人  慧子爸美食与旅游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道德经》是“道家最精要之书”。古往今来,诠释《道德经》的书籍汗牛充栋。

但说实话,有关《道德经》的书,我读的不多,哪本书最可读,确实没有发言权。这里,我只想谈一下最近读完的一本书,书名叫《道德经(精编)》。当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精编”这两个字在本书中的含义。不过,就我的体会而言,这确是一本有特色的书,一本可读的书,尤其对于初学者,是比较适用的。其主要特色如下:

01题解言简意赅,知识点丰富

《道德经》凡八十一章,每一章都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甚至,每一句话,都能大作文章。我也读过一些诸如“题解”、“章旨”类的文章,有的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有的阐述与原著的本义谬之千里。而《精编》,每章的题解篇幅都不长,能抓住要害,并且留下让人回味的余地。

如第一章的题解:老子在本章中开宗明义,提出了最高哲学范畴——“道”,并对其进行了纲领性的阐述。在老子看来,“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却无形可见,玄妙深奥,更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 “这一哲学范畴,它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在这个题解中,用”开宗明义“这个词,表明了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然后阐释了”道“的本质,又指出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给人以深入探究的欲望。

02注释考究,拓宽读者视察

《道德经》的注家,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的特点是,注文简洁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在《精要》这本书的注释中,作者采用了许多名家的注释,特别是河上公的注解,让读者在不同的注家对比中,对《道德经》的理解更加透彻。

如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中,“人法地”,编者引用河上公注解:“人当法地安静和柔,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制也。”

看来,本书的编者阅读了大量的注本,不然,是没有办法择优做出注释的。

03译文不拘泥,灵活但忠实原著

《道德经》是距今2500年前的著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有些字句很容易发生歧义。见到有的译文,死板地直译原文,并且完全是凭个人喜好去解读,造成或译文本身就费解,或句子不通。

但《精编》却不是这样。它既忠实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更从现代读者的角度去解读。

如第二十八章,原文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我做的几个注解:雄:喻刚强;雌:喻柔静。为天下溪:做天下的溪涧,如水流入深溪,天下归之。常德:永恒的美德。忒:读“te",过失、差错。

《精编》的译文:“知道刚强,却保持柔弱,做天下的涧溪;做天下的涧溪,保持永恒美德而不背弃,回归婴儿一样淳朴。知道自己清楚,却保持糊涂,成为天下的楷模;做了天下的楷模,保持永恒美德而没有差错,回归到无终极的原始状态。”

原文的“雄”的“雄”、“雌”、“白”、“黑”等,编者并没有机械地直译,而是将其中的含义阐述清楚。就普通读者也会读得懂,理解得了。

初学《道德经》,这是一本比较合适的书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