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万眼的苹果
继续看人工智能。从互联网时代转向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时代,其中最大的资源和变化可能就来源于数据。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既然我们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而且可以明显预知到在我们退休之前,这个时代就已经来临,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哪怕没有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至少也不应该让自己更快的落伍。
给一个小孩辨别一只苹果,可能只要妈妈给她看两三次,他就知道这是苹果。但是,如果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让机器来识别,可能它要看到1万张苹果的照片,才能够初步认定接下来的那只是不是苹果。由于我们是用视觉的方式来接触这个世界,所以虽然我们只看过两三次苹果,但是实际上我们的这个接触是深度研究了的,是从三维的各个方向各个角度去看这只苹果,而且很可能用手用触觉来感知它。所以,等下一次见到苹果的时候,孩子就能大致认出这是一只苹果。不过我想,如果孩子没见过梨,也不排除会误认。我们平时可以接触电视,可以交流语言,所以我想虽然表面来看可能人只要看个两三次就能记住这样东西,而机器要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可能需要上万次比对,但实际上你怎么知道你在接触这三次苹果的时候,你的大脑已经运作了不下一万次呢?
没想到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居然研究的是是语音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深蓝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时候,李开复居然做出了一个下跳棋的机器人,最终居然赢了世界冠军。这样的人才当上微软的副总裁也就不稀奇了。到如今,阿尔法狗已经达到20段的水平,那么全世界已经不可能有任何一位棋手在能够战胜他了,人最多也只有十段而已。
到了2016年,各公司纷纷宣布机器在语音识别上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平均水平,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毕竟不同的人,他的语音语调都是不一样的,能听懂对方的意思,把它转化为文字,就一定能够写进程序里转化为及其自身应对的措施,这样的人机交互水平的机器人,那就比较厉害了。
李开复的书已经躺在购物车里很久了,下次等当当满200-100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写的书买下来看看。
今日智力:人工智能。
今日健康:单车,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