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意!有一种暴力叫“情绪勒索”
一位孩子在受到莫名的一顿骂后,我们两躺在地上看着星星。
他说:
我明明什么都没做,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没有我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希望的是什么,以前希望能不吵架,现在简单就好,越简单越好……
这个孩子,4年级,很懂事很有个性却有些小心翼翼的小男孩。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晚上,我和这个孩子、还有他的妈妈一起吃晚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在边吃饭边聊天。氛围很好,这是寻常情况下的晚餐情况。
突然间,这位妈妈冲着小男生喊:赶紧去做作业,看你天天就知道磨蹭……
那时候,我们两都愣住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惜没有人拍下当时的表情,要不绝对是两张发愣傻眼的白痴脸。
小男孩一开始还会回话:我作业剩下一题就做完了;现在我们在吃饭……
但后面妈妈的吼叫声越来越大,甚至到处找东西准备打人,边说着:我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就是让你这么对我的?看我的手为了让你……
原本的平和似乎是错觉,这个家庭正上演着一场莫名其妙的情绪闹剧。
后来,我拉住了妈妈,小男孩躲进房间。
……
之后,在我一进房间之后,小男孩说了这段话:
我明明什么都没做,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没有我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希望的是什么,以前希望他们能不吵架,后来希望爸爸能经常回来,但现在简单就好,越简单越好……
那时候的我,即便理论知识存在,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傻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会比较好,于是我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听着他说。
他给我看了他的日记,日记本是锁起来的,除此之外,他另外加了一个套子和锁。他说,每天我都要把这本本子换位置,而且要设置机关,看有没有人去动过。
我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写信,现在我和一些小朋友也会写信,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写信给我。
他说:我写不了,寄不到的。
问他为什么,他说:
妈妈管得好严,没办法买邮票,没有手机,有邮票也会被妈妈撕掉。
之后,我们约了每隔一段时间我过去看他一次。
请留意!有一种暴力叫“情绪勒索”在两年后的今天,我才意识到,当时这位妈妈极有可能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我跟小男孩的互动太多了。
这是个渴望被关注,安全感极度缺乏的妈妈,而那个时候传递给她的讯息是:儿子最喜欢的不是我。甚至有可能,她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不被喜欢了,我被讨厌了。
这和原生家庭有关,我们不拓展,只谈谈“情绪勒索”,这个被忽视的软暴力。(以下摘自《安全感》)
情绪勒索,在向你传达一个潜在的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意志去做,会很严重。我不会直接惩罚你,但是我会生气、我会自残,总之都是你的错。施害者往往是女性。
情绪勒索,索要的比财务更加复杂,他们强制性索要的是:独占另外一个人的关怀、付出,时间、精力等。总之,榨干另外一个人所有可以让自己感觉到被关怀和爱的东西,只要少了一分,他会施加更加严厉的惩罚。
是的,回头去看了一下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个妈妈经常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
你看我这么辛苦,我天天都在吃药,我为了你,花费了多少心思?
你看我命这么苦,为什么你就不能按照我说的,要求的去做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去好好的完成作业呢?为什么你就一定要让我生气呢?
我什么事情都会你安排好了,你为什么一定要违背我的想法呢?请留意!有一种暴力叫“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一开始并非直接对着孩子的,攻击的对象首先是自己的丈夫。
通常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妻子,会向丈夫索要恒久持续的单向情感,然而这对丈夫来说却是一种控制。换作任何一个人,我们都无法接受这样一直持续的被勒索、被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可是这样的想法传递给勒索者的是:我感觉到自己被拒绝了,我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了,我是不被爱的……于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开始用“为什么你是这么自私的?”“为什么别人家的丈夫都不是你这样子的?”这种类似的话语把愤怒指向对方。
为何这样的情绪勒索,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呢?
面对这样子的一种勒索,丈夫一般会采取消极的抵抗方法。他会选择逃避离开,与这个硝烟的婚姻战场离得远远的。即便他偶尔会回家,他也只是把这个家当作旅馆,他只是过来过夜的旅客。
然而妻子满心的愤怒,满满的需求不被满足,而丈夫却选择这种方式,让自己根本没办法发招,怎么办呢?于是,那个在家里面没有能力去抵抗的孩子,成了丈夫的替代。
为什么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勒索和控制就更加的严重呢?
因为她曾经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得不到爱与被爱的满足,在自己丈夫的身上也没有获得,于是,她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她要求自己一定要赢。而对于自己的孩子,两个人之间存在的年龄差异、存在的经验差距,让她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到的。
于是她开始控制的孩子:
你不需要朋友,你有我就可以了;你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够了;你不需要独立,我会帮你把事情做好的……
然后在自己累的情况下,她又渴望有人能够关怀自己,而当自己觉得太累的时候,那个自己处处替他做任何事情的孩子,居然没有关心自己。她又会去想:天呐,我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竟然没有人去关心我!
然而,有可能只是两个人之间理解的关心,对关心的定义不一样。
可能那个时候,孩子理解的是:我帮妈妈把一些事情做好,我把我的作业做好,我就是在关心妈妈了。而妈妈期待的关心不是这样的,她可能要求有人陪伴,有人时不时的问有好点吗?有可能需要有一个人一直在旁边,看着你、和你聊天、听你说话……
只要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她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被爱了。可是甚至有些时候,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所以我们如果去留意,会发现有趣的事:昨天的做一件事情可能让她非常开心,今天所做的却让她大发脾气。
这似乎也没什么,但是,如果去看昨天和今天所做的两件事情,会发现这有可能是非常相似的,两件极为相似的事情,却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
这给孩子传递的是什么?难怪孩子会说越简单越好。因为这样的事件他不懂,他根本就无法理解:妈妈到底想要我做什么,我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是啊,有时候连本人都不知道,别人怎么知道呢?
请留意!有一种暴力叫“情绪勒索”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呢?父爱缺失,母亲极度的情绪化,被控制,不允许表达,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去说具体的理论化的东西,就说这个孩子,我从他身上看到的:
他很优秀,他成绩很好,可是人际关系很差,他喜欢帮助别人,对于同学也很热心,可似乎同学对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冷不热,甚至有些时候会冷嘲热讽;
他很善良,遵守规则,有些时候却不看场合说话,在公共场所里,完全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考虑这样直截了当的话语是否会伤害到别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儿,他也开始表现出强有力的控制欲;
他很期待被关注,所以对于对他好的人来说,他会很乐意去分享,他的一些心得,他的一些感悟,他的一些新的发现。当我们去鼓励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会觉得我不行,我做不到,即便从他的分享可以看出来他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他内在是自卑的,极度不自信的;
在某些事情上,会发现他无意当中也是有情绪化的,而他的情绪化,往往带着暴力的倾向。当他被妈妈打的时候,被妈妈骂的时候,他不会去反抗妈妈,但是他会去伤害自己,他有时候也会去伤害物品,比如说树,比如说墙。可是对于一个即将走入青春期的孩子,谁又敢保证这个拳头不会落到人的身上呢?
……
请留意!有一种暴力叫“情绪勒索”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有些时候,痛苦对某些人来说是享受,他们在享受这个痛苦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一种“快感”。所以他们不愿意走出来。当然,这是他们自己不自知的。
情感勒索者,就像文中的妈妈,就是在享受着不安全感带来的那种痛苦,同时也在享受情感勒索所带来的那种快感。
一件事情,一段经历,他是财富还是包袱,取决于自己。其实一件事情,过往的一段经历,小时候的不安全感,等等。如果愿意,它会是一种财富,它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有一个功课需要去做,那就是去学会爱与被爱。当我们学会了,我们能够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整个家庭,甚至影响到周遭的人群。
当我们可以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很好的、很温柔的回应到自己的需要,陪伴自己,允许自己,接纳自己,当我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这样去对待他人,陪伴他人。
爱不仅仅是付出,爱中最重要的学问是要知道在什么样的边界停止。
真正的爱是不吝啬,但也绝不泛滥。爱的正当时,爱得恰恰好,那是一种情感更高层次的智慧。只有当我们成为爱时,我们才开始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本文关于“情绪勒索”方面,主要参考书籍:《安全感》《情绪急救》
推荐书籍:
《安全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
《爱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