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哥为你点赞大熊自留地读书

林巧稚(一)

2023-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录0502

钟南山院士称她为姑婆,袁隆平院士也是由她亲手接生来到这个世上的。她的出现,让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了300%,可以说,没有她,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和你。

她就是将剖腹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林巧稚。

1901年,林巧雅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在她5岁那年,母亲患上宫颈癌,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没有能够挽回母亲的生命。

5岁的林巧稚跟着父亲长大,她立志: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医生。

长大后的林巧稚报考协和医院,她上海去参加考试,最后一科考的是英文。

协和医院对英文的要求极高,刚开始答题,林巧稚旁边一位女生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果断放弃考试,去救助这位女生。当她返回考场时,考试已经结束了。

林巧稚没有任何报怨,她回到鼓浪屿,准备来年再考。

监考老师把她救人的事上报给协和,协和看她前面几科的成绩都不错,最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好医生的德行,就破格录取了她。

1940年北平沦陷,很多人都劝林巧稚转移到安全地方去。 林乔治说自己不能走,因为她的病人还在这里。

当时的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便在北京的胡同里开起了妇科诊所,继续为同胞看病。

六年当中,林巧稚留下了888018份病历,她冒着枪林弹雨,出入到每一户贫穷百姓的家里,给穷人看病,她坚持不收任何的费用。

有人问:“你这样做值得吗?”林巧稚回答:“当然值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有一次,她看病回来,胡同里一位壮汉拦住了她,抱着她的腿哀求:“救救我的老婆,她在生孩子,难产!”

林巧稚连家门都没进,跟着壮汉跑到他的家中,她用娴熟的手法将难产妇女的胎位扶正,平安接生出了孩子。

林巧稚环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心情十分沉重,她打开自己的药箱,把里面所有的钱拿出来,交给了壮汉。

这个家连一条干净的毛巾都没有,她希望产妇拿着这些钱,能够买点吃的,得到好的照顾。

在林巧稚从医的几十年中,她始终对病人关怀备至,只看病不看人,无论病人穿金戴银,还是衣衫褴褛,她都一视同仁。她从来不端架子,始终说自己就是一位值班医生。

都说女人生孩子就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一遭,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巧稚发现人们对妇女和儿童的卫生条件普遍不够重视,加上医疗条件不够发达,妇女在生产的过程中的死亡率高达1.76%,新生儿的死亡率更是达到27.5%左右。

为了降低这个概率,林巧稚主编了多本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看得懂,能够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造福了广大妇女和儿童。

(资料来源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