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读书笔记3
第三章 学习幸福
一、作者理解的幸福是指?
作者认为:
1.幸福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大脑就像身体一样,是可塑的,我们要改造自己的大脑。
2.幸福需要活在当下,既往不恋。以往种种未能实现的欲念会带来现在的缺憾感,而我们又将弥补现实缺憾的希望寄托于未来。消除缺憾感会让人更容易活在当下。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当把“缺憾感”从生活中剔除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3.幸福需要心境平和。如果你是在追随内在的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自然会觉得幸福。人类是具有高度主观意识的生存和繁殖机器,会一刻不停地对周围的一切做出评判。当感到生命中并不缺少什么时,大脑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不再追忆昨天,也不再畅想明天,不会悔不当初,也不会谋求未来。在没有缺憾感的短暂时间里,你的内心会一片宁静。当内心宁静时,你是满足的,是快乐的。
幸福的含义主要是没有痛苦,没有欲望,不沉溺于对未来或过去的思考,真正拥抱当下,拥抱现状,拥抱现实的一切。
二、如何通过养成好习惯提升幸福基线?
理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获得平和,即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
另外,采用如下方法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就像提高身体素质一样:
1.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2.我屏蔽脑海中的噪声和杂念。
3.我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4.我不参与政治。
5.我远离郁郁寡欢的人。
6.我珍惜光阴。
7.我阅读哲学作品。
8.我进行冥想练习。
9.我和快乐知足的人交往。
三、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生活的过程就是用精心培养的好习惯替换那些在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努力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你的幸福指数最终取决于你的习惯和你花最多时间与之相处的人。
改变习惯的步骤:首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次,知道该怎么做;再次,把规划告诉朋友,让一致性偏见发挥作用;最后,严格自律,知行合一,进行自我重塑,直至蜕变成全新的自己。
四、为什么作者建议无论在何种状况尽量不让自己对生活有一个以上的欲望
欲望是主动选择的不开心,我们的根本错觉是:总有一样东西会让我一直满足、永远快乐。
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这就是欲望的本质。
欲望是痛苦的来源。所以,我会对欲望保持清醒,这样我就可以慎重选择自己的欲望。我的目标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尽量不让自己对生活有一个以上的欲望,因为这样会让人分心。
五、作者是如何克服自身的嫉妒情绪的?
作者认为:嫉妒别人,只是嫉妒他们的某些方面,比如那个人的身材、财富或个性。如果要交换人生,我就必须接受对方全部的人生,包括他的反应、欲望、家庭、幸福感、人生观、自我形象等各个方面。如果你不愿意与别人进行百分之百的交换,嫉妒就毫无意义。当意识到这一点时,嫉妒心瞬间就消失了,因为我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