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人进化营社交模块】把陌生人变成付费铁杆,我只用了5天
我是一名财商教育行家,除了卖公司的投资理财课程,我还有自己的付费社群、收费课和一对一付费答疑的服务。
我经常会写投资理财的干货文章,2017年我把文章发到一个群里,有个小伙伴看完后加了我微信,我邀请她进群听了一节免费的基金课程,听完后就报名了我们4980元的投资高级班,后来又升级成了9800元的MBA会员。
从陌生到付费,不到一个星期。
但高价课程,很难快速成交的。
现在我们的财商课程变成1000元以下,成交起来就容易的多。
我最近在社群和一个小伙伴聊了5天,给她做了简单的答疑,她就报名了3个财商课程,并且预约了我的财商进化营。
一个写作社群的战友,今天忽然跟我表白说喜欢看我的朋友圈,还报名了我的课程,并加入我的财商进化营。
这两个月,是我这辈子成长最快的阶段。
因为我正在努力完善猫叔在定位课教我们的四大建设。
一、理论建设:向上学
刚入行的时候,我需要卖公司的课程,可是我对投资理财一点概念都没有,那就先从公司的课程开始学。
学自己公司的课程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会有偏见,只认为自家的最好,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都学无止境。
从0到1,我选择的方式是泛学,不是泛泛而学,而是广泛的学习。
我学习公司的课程,还报名了其他同行的投资理财课程,我用66天的时间听66本投资理财书,写了20万字的文章。
教是最好的学,我快速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搭建出我的知识系统。
从1到100,我选择的方式是“精学”。
把重要的课程和书学3次以上,甚至10次。
成为行家,不仅仅要精学专业能力,还要精学行家软能力,这在剽悍牛人进化营都能学到。
猫叔的文章《成为千里挑一:身价10倍增长法则》,我迷茫的时候就会看一看,看3次以上。
我一直在践行冠军思维,剽悍牛人进化营的学习强度很大,每天阅读,还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还有加分项目,比如成长记录、卖课、卖时间、卖社群。
每一次我想要放弃,都会想起冠军思维。
在剽悍牛人进化营,我经常在“放弃”和“第一名”之间做挣扎,然后突破,现在保持在剽悍牛人进化营一连的积分第一,这其中包括卖课数量第一、卖黄金一小时总金额最高、4个最牛作品、1个卓越分享勋章、1个卓越成长记录。
在我们公司,我定位是写作第一,于是我用66天写了20万字,每周至少写一篇投资理财文章,现在我是公司公众号文章投稿最多,写作最好的人。
我学习了公司2000元到2万的投资理财课程,并做了大量的笔记。我还自费报名了一个2万块的财务报表课程,提高专业度。
向上学,让自己越来越专业。
二、成绩建设:向下帮
学习,是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每天都会阅读和思考,我把行动与思考写到朋友圈和公众号,这是一对多的向下帮。
我只写对别人有帮助的文章,因为每篇文章都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
最快的一次成交记录,有小伙伴当天看我文章,加我微信问我对某个行业是否了解,我回答了几句,她就立刻付费299元买我的黄金一小时。
最近半年,我每天都在做向下帮的一对一服务,主要是投资理财的答疑。
做个手心向下,而不是手心向上的人。
进入剽悍牛人进化营之后,我掌握了个人品牌的技能,包括定位、卖课、卖时间和社群运营,加上我的写作能力,我有能力帮到更多人。
在剽悍牛人进化营,我给很多老铁提供写作思路,帮他们梳理定位,也有老铁帮我做海报,帮我改文案,我们互帮互助。
我进入了一个朋友圈文案社群学习,我的朋友圈文案打造的不错,不少人找我聊,我就把从剽悍牛人进化营学到的教给他们,认识一个星期就报名了2个学员。
我还做了格局财商进化营,第一期5月19号结营,以读书打卡为主,参与人数80人,13天打卡全勤人数74人,全勤比例92.5%。
我不仅教投资理财,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写作能力。
今天第一天开放名额,就有16人续费第二期财商进化营,还有小伙伴跟我说要一直参加。
刚认识我不到一星期的小伙伴,就想报名我的财商进化营,为什么呢?
三、背书建设和传播建设
因为我每天都在传播我的财商进化营。
我每天都会评选学员的优秀文章,然后做海报的奖状,结营仪式学员还有毕业证书,很多小伙伴会发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给我做二次传播。
我会把学员的好文章或者奖状发到朋友圈,让别人看到我学员的成长。
我在群里教写作,很多学员一开始写的文章很差,后来写的越来越好,因为我评选优秀文章的难度越来越大,平时只有3篇,有两天必须评选7篇,因为他们写的越来越好。
我把这段话发到朋友圈,就会引起别人的兴趣。
结营仪式,学员发了很多感谢我的话,我都截图下来,隐去姓名,发朋友圈。
每天我至少会发5条朋友圈,有价值观、干货、故事和学员好评。
我有代理没有发朋友圈,我就告诉她:没有传播,就没有感知。别人看不到,都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怎么可能报名?
不过她的微信好友数量太少,我给她定的目标是微信好友至少达到4500人,到付费社群打造影响力做引流。
每天都做好这三步,日拱一卒,我们才能离行家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