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学习笔记(一)
2022-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面前大海
《易经》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其可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医学等社会各个领域。
《易经》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传》阶段。
第一阶段,龙马负图,伏義画八卦。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義见到了龙马背上的图案,就临摹下来,便成了后人所熟知的“八卦”。
第二阶段,周文王演卦并撰定卦爻辞。商末纣王时代,周伯姬昌被纣拘囚于羑里。身处忧患之中的姬昌,推究八卦之理,钻研大自然、人类社会的阴阳消长规律,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撰定卦辞、爻辞附于诸卦、诸爻之下,借以表达对宇宙间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
第三阶段,孔子喜《易》,作《易传》十篇。孔子对《易经》十分重视,曾经读《易》“韦编三绝”,即在长期研读中把编结《易经》简册的牛皮线绳都磨断了三次。孔子在晚年撰写《易传》十篇,这就是孔子作《十翼》的说法。
八卦各具特定的象征意义,即乾之义为“健”,代表物为天。坤之义为“顺”,代表物为“地”。震之义为“动”,代表物为“雷”。巽之义为“入”,代表物为“风”。坎之义为“陷”,代表物为“水”。离之义为“丽”(附着),代表物为“火”。艮之义为“止”,代表物为“山”。兑之义为“说”,代表物为“泽”。
朱熹《周易本义》载有一首《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