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世纪难题也是成功秘诀
莱昂纳多·达·芬奇,出生于十五世纪的他,是一个艺术和科学全才,可在他的自传中,达芬奇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不过在500年前,达芬奇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一个个超前的概念,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那时候还不能刷微博吧!??
Leonardo da Vinci
虽然以上只是玩笑,但还是很有道理的。
为什么称深度工作为世纪难题?因为21世纪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舞台。尤其在2010-2020这个十年,各类社交软件大放异彩:国内的微博,知乎,国外的脸书,推特。正因为这些软件的存在,我们不会觉得无所事事了。(虽然最近因为某些缘故宅在家里是无聊了点,但总比达芬奇的年代多了很多娱乐方式!)
而使用这些软件虽然听起来不像电子游戏这么令人"避而远之",可实际上这些社交软件的上头程度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像脸书,微博这类软件的开发者花费高价让页面设计师设计出最能让人“停不下来”的软件界面和按键布局,这也难怪“刷”这个动作有时候是无止境的。
在银行,医院等叫号的时间好像也不是那么难熬,手机上划一划,一晃就过去了。最近因为疫情宅在家里,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自觉的拿起手机,放下手机,没过几秒又拿起手机,一个半天就过去了。(这无异于吃了睡——睡了吃的循环)
这些不自主,半潜意识的拿起手机的行为,虽然一时满足了大脑多巴胺的分泌,却在深深伤害我们的专注能力。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Cal解释了深度工作(deep work)的能力在现在的经济下是最有价值的。他认为如果你不是雇主和企业家,如若没有深度工作的能力,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技术革新——这种技术革新需要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的学习。而这种快速学习,适应,上位的过程,回过头来就依赖着深度工作(deep work)的能力。
Cal在书中讲到他从来不在五点半之后工作(Cal Newport毕业于MIT,现在是畅销书作家和乔治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而他选择在白天集中精力深度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给定时间限制下,他能够利用时间压力推动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高效的任务。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下午五点之后的家庭生活是他让分散思维主导的时间,通过闲暇时间大脑的“低功率”运行,这种分散思维模式可以将白天复杂的概念重新整理,让第二天头脑更加清楚,效率也就更高——这无疑是良性循环(关于分散思维diffused mode的作用可以参考Barbara Oakley的learning how to learn)
此外,深度工作对于学生同样关键。
Cal在达特茅斯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大二到大四的绩点都是4.0,而据他所称,是因为在大二开始,他就比别人学的更早,更专注,因此也更有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著名的公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深度工作是一种能力,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来让大脑适应这种工作模式。
起初可以先做30分钟的专注学习/工作,在每个30分钟之间休息五分钟(休息的时间可以走动,但不能让大脑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比如社交媒体。所以休息的时间只是发呆和放松身体的时间)
在十个循环之后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专注的时间到40,50分钟......直到能够连续专注很长时间。
在大脑适应这种全新“专注”模式时,需要避免的就是切换注意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项事情上(比如刷微博)之后,如果回过头来想要重新专注是十分困难的,常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重新“进入状态”。而这种来回切换注意力的形式会破坏深度工作的练习效果,从而无法重塑大脑的运作方式。
在开始刻意练习的初期,可以使用一些外界条件来强迫自己专注,直到最后能够自发的专注。
这些外界的帮助可以是网站拦截的网站,可以是带有监督功能的番茄钟,也大可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把手机关机的举动。
在足够的练习后,当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习惯,深度工作也就入门了。
(下一篇将会介绍一些深度工作的细节)
参考: deep work from Cal Newport. Study less, study smart from Ted. learning how to learn from Barbara Oak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