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005-知识管理如何形成闭环
今天参加好朋友尔东陈的个人成长workshop,聊到了读书方法、个人成长体系、实用工具、知识管理以及副业变现五个大话题。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知识管理这部分,尤其是尔东陈分享的关于形成知识闭环的方法。
在碎片化时代,我们每一天所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大,远远超出了我们大脑的接收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一天相对于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来说,所接收的信息可能已经多了几个数量级。如此庞大的信息体量裹挟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宋朝大文豪苏轼曾发誓读尽人间书,如果现在你还有这样的志气,可能会显得有点可笑。所以,当我们谈到学习与成长时,知识管理就成了必备的技能之一。
简单来说,知识管理的对象是我们所接收到的知识、我们积累的经验教训。管理知识的目的正是让知识学习形成有效的闭环,从输入到整理,再到输出;从接收到消化,再到分享,来自线上或线下,帮助我们建立知识结构,并形成对于我们自身及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并最终帮我们解决生活、工作当中的问题,一步步实现我们所立下的愿景。
提到愿景,我想到今天上午听吴军讲他的想法,他的愿景是为人类留下有价值的遗产。当他读博士的时候,导师看罢他写的论文,说了这样的话:你现在还没有为人类带来有价值的遗产,所以我不能让你毕业。(大意如此)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博士阶段对创造有要求。吴军当时非常郁闷,后来想明白了,如果你来过之后,世界和之前没什么分别,你来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
因此,知识管理应该倒过来想,先问自己的愿景是什么,也就是你的WHY。想明白了这一点,才有了最根本的、持久的动力,它会紧紧地依附于你的价值观上,让你在遭遇困境时不致放弃。
那么具体到方法是什么呢?尔东陈教我的方法是用印象笔记。
第一步,在印象笔记里建立一个笔记本,作为内容池,用来存从浏览器和微信收藏过来的文章。
第二步,在印象笔记里创建生活、工作、兴趣、学习四大分类,并在这四大分类下创建子笔记本,用来承接父内容池转过来的对应内容。
第三步,以周为单位,整理攒起来的内容,整理时,对于每一篇内容,要加评述,写自己的感受,并写下可能的应用场景,这些内容要添加在对应的文章上。之后,再把这个内容扔到各个细分的笔记本里。
第四步,当我们要做分享时,或者要写专题文章时,翻开相应的子笔记本,展开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都留有你的笔记,花上半天的时间,你就能据此准备出一个像样的分享内容。
我以前虽然一直在用印象笔记,但是停留在收藏阶段,就像田鼠一样,在地下挖大大的洞,把秋天地里的粮食一点点收集到里面,但是仅此而已,接下来对粮食没有加工,没有挖掘它们真正的价值,按照上述四步,就能够让知识管理形成小的闭环。
所以接下来,我准备把印象笔记里的子笔记梳理一下,用上面四步来把自己的知识管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