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生:为什么我们得不到祖先的教导
![](https://img.haomeiwen.com/i8325008/6933ea1d0e4d91c3.jpg)
有多少人会去由孟子这个“鱼,我所欲也”,推演到为什么要舍身取义呢?这个“义”到底是什么?对吧,推演到你的心。就是为什么“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义”为什么这么重要?恐怕没有人会教。为什么没有人会教?因为教的老师都不懂啊,教的老师都不懂,他怎么可能会教给你呢?所以你看家人们,这就是我们在现在的教育中所面临的事情嘛。
我们现在很多的这个学习啊,都是口耳之学。口耳之学就是你说我听,就这个意思,记诵之学就是会背了,就是背,你说那时候背了多少文章?为了考试背了多少?背历史呀,背地理呀,中国学生就是会背呀,背历史、背地理,背英文单词,然后还有就是背化学方程式,背元素周期表,反正都背。然后还有训诂之学,就是修辞手法,然后他用的这个文章的修饰等等。还有辞章之学,一样的,议论文啊,说明文啊,排比句呀,还有什么,就等等吧。比如说如果是古诗词的话,是七律还是五律,或者词牌等等,家人们,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可是我们很少有人会把它引申到自己的心,引申不过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就是王阳明说的,我们天天指着那个记籍,我们天天指着那个册子,这个册子有十万金,这个册子有十个亿,甚至研究册子上的修辞方法。册子上写的有库藏十万金,库藏十万金它是个夸张的说法,还是个记述的说法,还是个说明的说法呢?我们开始研究这个了,我们根本不会去想这十万金在哪?我要把它找出来用啊。
我们不会,我们只是说它有十万金,那这十万金它是什么修辞方法?是什么等等等等,或者它的语气是什么,它是叹号还是问号,对吧?因为古人都没有标点嘛。可能你会说库藏十万金,如果句号,那就是个叙事文;库藏十万金,叹号,那个就是个什么?可能是个议论文;库藏十万金,问号,可能就是个什么?反问句了。也就是说到底有没有十万金,还不一定呢,我们不去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了,说我的家里有库藏十万金,我怎么得到这库藏十万金?我们不关心这个,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库藏十万金它是什么文体,这库藏十万金它是什么修辞方法,我们干的是这个,所以我们就根本得不到祖先的教导。
——节选自《传习录》第48集之:尊经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