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2018-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易凡_72e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更多的人,拥有的只是“耳边的教训,手里的习题,心里的委屈的童年”。《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这是我的常态。
人,似乎真的有命运。
儿时幸福的人,长大容易幸福;儿时痛苦的人,长大容易痛苦;儿时得到的足够多爱的,长大后容易获得爱;儿时缺爱的人,长大后也容易缺爱。但这样的命运,并不是什么上辈子修来的福报,而是由儿时的生活经历导致的。
儿时缺爱的人,一个从小感觉不被爱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爱,会讨好父母,并形成“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的信念。并在长大后进入亲密关系时会非常害怕对方不爱自己这时候可能会不自觉的使用儿时的方式来应对心中的害怕,也就是讨好对方。
我没有温暖的感情世界,不会关心人,内心从来都是冰冰冷的,空洞,虚伪,体会不到爱,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