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勿过度 山水常亲近——佳联赏析(七)
悲喜勿过度 山水常亲近
——佳联赏析(七)
南宋名臣胡舜陟有一联句:
人有悲欢头易白;
山无古今色长青。
胡舜陟(公元1083~1143年),字汝明,晚年自号三山老人,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大观三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御史、集英殿修撰、庐州知府、广西经略使等,为秦桧恶,受诬下狱死。秦桧败后追赠少师。有《胡少师总集》六卷传世。
上联谓人有过悲狂喜的情志活动,就容易衰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人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
人有悲欢不仅头易白,如果悲喜不节,还可能危及健康。如何掌握其中的度呢?圣哲先贤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我们心中产生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不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观点,这种状态叫做“中”;表达(对某事物的)观点及情绪时采用恰当的方式,既不会令他人难受,同时又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种境界叫做“和”。这样“守中和”,“和喜怒”,“勿过情”,就会对人大有好处。
下联说山体超越了时间限制,永葆山色长青。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山无古今,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故“山色不随春老”(宋·吴儆《西江月》)。正因为“山无古今色长青”,所以爱山、颂山、与山和谐相处,成了古往今来人们做人处事的永恒主题。孔子早就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咏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忆王孙·赏荷》)词人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环境对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