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颂-特助老干部活动中心-简书站

十月工作复盘

2019-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K545

  时值展开组织第一次活动的这一天,凌晨3点醒了过后就一直辗转反侧不得眠,对这个月来组织的事务一直思来想去,就像是在做一道始终不得解的数学难题;转念一想,又到了新的一个月,也该写工作复盘了,于是就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来编辑思路。事实有真有假,而观点却不分对错:一加一在纯粹的数学意义上就是等于一,但一加一在其他意义其他思路中他也可以就是不等于一,那一加一到底等于几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自入职以来已有2个月了,经过了这两个月来对工作以及其他相关事务的处理,我开始对组织相关概念的懵懵懂懂,现在以及对组织一些方面的内容稍微了解了个大概。经验在不断的重复处理相同的工作中渐渐熟悉,对同事以及领导的熟悉感在慢慢加深,关系建立也在慢慢牢固;总的来说:同事之间因为同为同龄人之间没有代沟感觉相处甚佳,而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因为领导性格比较宽和而比较融洽,如果以后进入社会后,工作环境是这样的话,我会觉得这家公司倒也蛮合自己心意的。

  不过在进行工作中,我也感觉到一些包括我们本身以及组织之间存在的问题,在此之余想将此全盘托出,毕竟我也是组织的一份子我也有着想把组织做好做大的初衷的。当然,作为一个久在象牙之塔的无知大学生,我的意见也肯定充满了各方面的问题的。就拿温度来说,无论作为事实这一方存在的温度是多少度,哪怕这个温度再怎么适宜人,始终都会有人觉得这个温度冷\热\适宜的,更何况适宜人这个说法也本身就是一种观点。

感觉组织入门培训工作应该加强:

  还记得我当初刚进组织的时候,对组织的一切事物都很蒙,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办事的特点、组织对外的形象等等统统不清楚,对组织了解的渠道只剩下查阅组织以往记录的文章(直接找领导谈碍时碍脸面),于是我就去翻阅组织以往文章,想对组织的大概以及对未来的工作多多少少做点了解。然后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比起屏幕上冷冰冰的文字展现出的空洞(对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来说)场景,还是交流中平和的语言之中蕴含更大的能量。刚进组织时,同一部门的同事们对组织的认知处于同一阶段,我们都是一问三不知,我们同样也不好意思去问领导。所以说我想或许以后组织在对新血液的吸取时同时考虑对旧血液的保留,这样办事中组织存在一个前辈级别的人物,一来不懂的时候可以咨询他,二来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前辈多多少少也能依靠自己先前的经验力挽狂澜(组织的新人也肯定不能偷懒,要跟着前辈一起做组织的中流砥柱)。像学校一般社团里面都有像正副部长之类的老人物做他们层次能做的事情,同时那些社团还有对新生做引导工作的人员以积极把新人带熟练(再不济也可以请教一下社团的前辈,毕竟都在同一个社团群里,方便咨询);同时一般公司里面也会有做新人培训的职业,旨在最快地让新人们发挥他们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想蓬勃发展的组织,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参考下这个?

组织的特色尚不明确:

  最开始在跟领导接触的时候,领导也曾提过:组织这次招这么多人,也就是想把组织做的更大一点更有影响力一点。不过经过了这段时间里的工作,我感觉组织的特点或许有点不明确:其他同类型的组织都会做我们组织会做的事情,那么我们组织与其他同类型的组织之间到底存在哪些特点呢?我感觉就目前来说,还是对于学校里的同学来说,组织的特点仅仅就是因为组织在这个大学里面,方便、近、能看得到宣传。组织其他方面的特点呢?作为我这个低层次的大学生来说自己还看不太出来。

感觉组织的传播有阻碍:

  这段时间以来,以组织名义开展的讲座已经进行了两次,而且恰巧两次我都算是内部工作人员。从内部人员的视角来看,这两次活动都因为我们相关人员的欠缺经验办的比较勉勉强强,这方面经验的欠缺可以慢慢用时间来弥补。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就参与人员的参与状况以及舆论状况而言,他们对我们组织的评价始终处于另一端。两次讲座上绝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并没有达到讲座的目的,第二次讲座就我听说到的情况来说,还有些人进来扫描了签到码签了个到就走了。然后还散播一些对我们组织不利的舆论,甚至在秘密墙上都有对我们组织的不满吐槽,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我们到底得不得人心。我想这方面的影响始终会对我们组织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事实上,假如我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来评价两次讲座,第一次讲座的内容因为暂时没遇到过那种情况而暂且不谈,第二次讲座的内容,我完全可以用同类型地更好的软件去代替他使用,产生的用户体验还会更好一些,用我们这一代流行话来说就是:沪江他不好用吗?

组织的用户人群定位可能有点问题:

  我们组织因为坐落在学校里面,首要的用户人群当仁不让的是大学生群体。当今的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怎么样?就我自身看法来说,就是懒,就是喜欢自身价值最大化。一件事麻烦就是本能地不想去做,同时,想打游戏、谈恋爱这些能够直接引起荷尔蒙、多巴胺分泌的活动就是喜欢做。诚然,大学生群体中始终有那些不忘初心,最后也能方得始终的主观能动性超强的强人;但是总的来说,那始终是少数人,我睡前刷知乎才看见一篇文章说当今中国也只有3%左右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同样的,也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是那种一天到晚学学学的那种狠人,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也会熬夜打游戏,但我也真的会熬夜看书熬夜自习什么的,而且两者对我带来的体验还是同样的,同时我也不会天天熬夜打游戏或者天天熬夜看书,比较会累。所以,为了组织的扩大发展,我们或许应该要更亲民接地气一下(我在钉钉里面说的那个亲民也不是那个意思),更贴近一下大学生生活,男孩子粗犷喜欢运动之类的,推荐相关球星的自传或者什么的,女孩子心思细密崇尚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挪威的森林》之类的或许会更符合它们心意,总的来说先贴近用户群体,先做文章。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以及知乎上作品三观内容完美贴切大学生特点、作品内容积极上向鼓励大学生变好变优秀、还拥有大量的粉丝数量的创作主也有很多。同样的,就知乎来说,比起以前学术化、专业化的知乎来说,现在贴吧化、微博化的知乎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同时学术化、专业化的内容始终存在。这些与我们组织形象有关,当然,作为组织的新人,我对组织的了解并不太熟悉,所以有些方面的想法或许有点欠妥。

  组织的工作方面感觉还好,不熟悉的我们可以慢慢熟悉,没经验的我们可以慢慢建立经验,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我一个普通大学生的一愚之见来说,它们是始终存在且阻碍我们组织的发展的。作为一个真心想让组织变好的人员来说,我觉得这些问题是真的存在而且有点重要的,否则自己也不会4点起来就在想,5点起来打字,闹钟响了也不背单词还在敲键盘了。以上内容因为我个人视角的局限性肯定会有所不妥,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