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信仰”的人交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申明:我没有宗教信仰,并且尊重每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朋友。
今天这篇文章里的“信仰”,不仅仅单指宗教方面的信仰,还包括你对某种特定事物的态度或坚持。
文字的敬畏
近几天,我们的写作群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子,天天都在一些公众号大号上投稿成功,引得群里的小伙伴看到了都祝福不已。
突然,群里另一位有着近六年写作经验的女孩子和我聊天,不经意间提到了那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小女生,说她不应该这样发文章,我听着有点疑惑。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她所有文章都是对时下热点事件的评论,尤其是针对婚姻和育儿类的文章,她自己都还是二十岁不到的小孩,怎么可能驾驭得了那些题材?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就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不然这些文字以后都是会被拿出来啪啪打脸的。互联网的世界,只要是你写的东西,总归会留下痕迹。
你什么时候看到鲁迅先生,会去写育儿类的文章呢?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应该要对文字怀有最起码的敬畏之心,决不能看到什么热就写什么。
她的这番话,对于我这样写作经验尚浅的人来说,真的醍醐灌顶,也让我明白,文字绝不是儿戏,不能随便对待。
也许我们不为了世俗的价值去写作,速度确实会慢一点,前途曲折一点,但对文字怀抱敬畏之情确是最基本的态度。
人品的信仰
多年以前,遇到过一个初入职场的小女孩,她和我分享过她的一个故事:
她有份工作是负责整个公司的展会筹备,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和展台搭建商协商,敲定公司的展台设计方案。
有方案就必须要有报价。她就是展会搭建商和公司的纽带,并负责将报价合同交给公司相关负责人审核。
记得搭建商的商务窗口把合同递给她的时候,不经意地加了一句,如果最后方案敲定下来我们双方合作,我们会给你1000元的红包,谢谢你的帮助。
小女孩一口回绝:不用了,如果有这样的优惠,你直接给我们改到合同单价里面就好,我不需要,我的人格绝不止这1000块钱。
女孩说,我和几个知心的朋友说过这件事,也许是大家都很熟,一些人回敬我太傻,一些人则直接表达我只不过是嫌钱太少。
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哪怕他们给我一个亿,我也不会要,因为那本来就不属于我的劳动收益。
我只要拿回属于我的报酬就好。我觉得我的人品比这些钱要贵很多。
听她说完这番话,我不禁对她深深地敬佩,商业社会,金钱表面上被大家不断追捧,但有些东西暗地里却比金钱重要得多。
职业信仰
看到她们,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师朋友。她是一位小城市的语文老师,教书育儿多年。因为和她比较熟悉,就毫不遮掩地问:你们当老师,会不会对送礼的学习关照更多。
她看了我一眼,很坦诚地说,以前的年代,老师的家庭环境多不宽裕,有一部分会比较喜欢收礼,收下后也会对送礼的同学区别对待。
但现在的老师们,条件比过去会好一些,思想也更开明和单纯一些。
就我所知道的我的那些同事们,大家对所有孩子都是一视同仁,觉得收礼会对孩子更好,是社会上对老师的一种普遍误解。
只是有一点私心会对那些特别听话的学生,喜欢多一点,但那样的孩子,就算不在班里,在日常生活中,不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对象吗?
如果一个老师,因为孩子送不送礼就区别对待,这样的人,真不适合做教师这个职业。至少我的职业生涯里,是不会做这样的老师的,不然都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教书育人了。
生活中,有各种“信仰”的人还有很多:
为了环保事业,出门一定尽量减少垃圾排放的环保主义者
为了濒临绝种的动物,多年义务宣传和言传身教保护它们
工作多年,仍对经手的数据都小心谨慎的公司财务负责人
大千世界,对某些事物怀有自己特殊态度和坚持的人还有很多,不管是在哪一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敬畏。
如果你也是一个有着特殊“信仰”的人,请大胆说出来,不要害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因为在这浮躁的世界,这样做自己,真的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