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儿女,也是父母丢失的孩子
这几天,朋友圈里一篇文章很火,题目是《远嫁的女儿,是父母丢失的孩子》。读罢,忒想说,优秀的儿女,也是父母丢失的孩子。
二十年前的一件事情,常常会触景再现。今天又是。
我的一位老师,儿子大学毕业去了美国,那时,出国是稀罕事,而且都是公派,能出去的绝对是“人尖”,是“眼毛”。
于是,大家不光对远在美国的不知长啥样的师兄充满景仰,老师也成了我们眼里的“英雄”,成了我们心中最幸福的人。
在我们快毕业时,师母病了,很严重。不能下床、甚至不能说话。跑了很多医院,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都不见效果。眼见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给美国的儿子打了电话。
那时通讯落后,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QQ,固定电话也很稀少,老师家的电话是专门为儿子装的,但是很少打。一个越洋电话上百块,基本上是老师一个月的工资。
多年未归的儿子风尘仆仆赶回来。奇迹出现了!师母的病居然不治自愈!大家明白了,师母是思念成疾!
这件事情当时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广为流传,大家唏嘘不已!此时,我突然明白了,在光环的背后,在别人羡慕的眼神的背后,老师和师母承受了多少寂寞和孤独!承受了多少思念和牵挂!
外甥女超优秀。前年,连过七关,拿下居行业排名首位的大企业的唯一一个招聘职位。这两年,我们全家人都在感受着她的忙碌:一年365天,只有春节时候可以回来四五天;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差。之前,她是家族微信群里最活跃的一个,不论何时给她信息都秒回,常常也能在电话或微信聊聊天。现在,整月看不到她的一点信息已经成为常态。
邻居婶子,儿子20岁去上海做小生意,后来越做越大,在上海有了房有了车。做生意的人一年到头没有假期,叔和婶子也就成了空巢老人。前些年,偶尔回家,婶子便会过来,每次她都会跟母亲说:“孩子离得近真好,说回来就回来了。”语气中那份悠悠的落寂,总让我微微心酸。
在我们周围,类似的情况太多太多。同龄人的孩子大多毕业后留在了外地,留在了城市。空巢的老人越来越多。我是!你是!他将也是!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心中都有远方,小城的孩子奔向大城市,大城市的孩子向往国际空间。可大城市扎根不易!洛阳米贵,京沪房贵。
老百姓的孩子,不比富二代,不比官二代,追梦就得付出辛劳,追梦就得没日没夜。拼不了爹,就得拼体力、拼脑力、拼时间、拼干劲。勇往直前中,无暇回头守望儿时的老屋,无暇在父母面前嘘寒问暖。
换个角度思考,孩子们也不容易。老师那个在美国打拼的儿子,一定也受了多少苦,也造了多少罪!也无时不在忍受想家的痛苦。
所以,优秀的儿女,也是父母丢失的孩子。不管距离的远近!
听起来似乎有点感伤,就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忧伤。但,不要忘了,还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的豁达与从容。但得儿女都优秀,何惧守空巢!只要孩子过得好,守望也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