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读有你|文艺剧院古典音乐·歌剧

魔笛 达维.麦克维卡版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人  宇宙的白风

一个关于矛盾,接受,冲突与爱的故事。

魔笛 达维.麦克维卡版

去看这部剧是因为最近密集看了好几部关于莫扎特的剧,很喜欢里面穿插的魔笛音乐选段,正好看到了有这版的魔笛,当即决定去好好欣赏一下这部巨作的完整版,看完剧后感觉仍回味无穷,可以说是很值得的好剧了。


关于音乐:毫无疑问,魔笛最大的亮点就是音乐,从令人惊叹的高音女花腔到低八度的男低音,从清新的捕鸟人民谣到庄重的圣徒合唱,莫扎特使用音乐的丰富度,与人物的契合度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剧中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和捕鸟人有关的选段,这是一个在剧中很难得没有被符号化的形象,一个作为人的存在。也因此,他的出场音乐总是简单,明快,带着民谣特有的欢乐和活泼,令人心生喜悦。这种简单而又欢快的曲调简直是我忙碌一天后紧绷神经的按摩良药!在最后一幕,巴巴基诺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情人巴巴基娜,当两人合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音乐中也透出简单而温馨的美好,令人愉悦。

魔笛 达维.麦克维卡版

剧中第二触动我的则是最有名的夜后花腔选段了。当时其实就是被这个选段被吸引来看魔笛这部剧的,果然令人惊艳!在这个选段中花腔女高音的人声与背景音乐完美融合,互相衬托,在渐强音中一次又一次将夜后的情绪烘托向了高潮,完美的形成了戏剧的张力。在这个选段中女高音要精准的控制每一个细微的声调,要将每一个音都完美的唱在调子上,同时也需要钢琴家与她形成一个配合,使这个双方的调子非常准的卡在一起,才能形成这样一个令人享受的音乐片段。在这个选段中,莫扎特又展示了他对于节奏,音调的完美控制力,令人惊叹!

还有一个很喜欢的选段是三仙女第一次发现王子的选段。三仙女在剧中是很好的引出情节和烘托气氛的角色,在她们第一次发现王子的选段中三个仙女都沉迷于王子的颜值,不想留下伙伴自己去报告夜后发现了王子,可以说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另类版了。三个仙女的和声非常恰到好处,不同的声调体现了三个仙女不同的个性,而当她们和声的时候又和谐的反映了她们此时的念头都是一致的,非常的有意思。

最后一个很喜欢的片段是捕鸟人的摇铃片段。这个摇铃在剧中是能够吸引旁边人自动自发的随着音乐起舞旋转的,音乐非常的简介轻快,而配合着音乐,严肃的圣徒一个个都忍不住踮起脚跳跃、旋转,舒展双臂,成为了很棒的喜剧时刻。这也是音乐的魔力,听着这样的音乐令人开心的想要一起起舞,非常开心的片段。


关于人物:

捕鸟人:我非常非常喜欢捕鸟人巴巴基诺这个形象,尤其是在看了莫扎特传之后,我会觉得这个形象里其实有一点点莫扎特自己的身影在里面。他本身的形象是很跳脱的,有一点点不遵循当时的一些社会框架,有一这种小人物的俗气。而这一点其实上是莫扎特非常非常喜欢的,从他平时的日记和书信中,可以看出莫扎特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他平时开的玩笑其实有的时候都可以说是偏低端的。记忆很深的是莫扎特传中有一句嘲讽当时宫廷的话:就好像他们拉的屎是大理石的似的。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个人物上其实是有他自己的影子的,有让人非常喜爱的一面,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坦诚的,喜欢世俗生活的,有着人性的一个人。

在艺术和宗教的领域,很多人走到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高傲,因为我更懂,因为我更纯粹,所以我有权力评论你、改变你,就像剧中圣徒试图改变巴巴基诺一样,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辉之处,有着小人物自己的快乐,既然我们很喜欢巴巴基诺这个形象,在日常中我们是否能放下评判的心欣赏他人,甚至是欣赏自己的所谓缺点呢?这是巴巴基诺带给我的反思。

夜后:在这部剧里面。我会觉得女性的形象,或者说艳后的形象是有被贬低的,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是出于时代的限制。所以莫扎特在作曲的时候,会无意识中把他们的形象塑造成反派。再考虑到从他经验上来说,他其实上也被女人欺骗过,也确实由于女性遭受过一些挫折,所以这个可能也是他潜意识中将女性或者说是阴性的力量作为对立面的一个原因。剧中,夜后通过几次歌剧片段的反转,形成一个很符号化的恶的形象。一开始,她诱骗王子去解救他的女儿,这个时候她的歌剧愤怒忧伤,彷佛是一个慈爱的母亲,中途,她却潜入王宫,让女儿去刺杀祭司长,这个时候她的歌曲高亢有穿透力,配合上不顾母女之情的舞台动作,迅速转化为一个恶的任务。很有意思的,这个部分和我之前所看的莫扎特传中自己的妻子、丈母娘的关系又有一丝丝对应,不知道是不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魔笛 达维.麦克维卡版

关于矛盾与爱:

事实上,剧中莫扎特对于女性或者说感情的观点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从王子的角度而言,女性是纯洁的,需要呵护的,但是宗教、真理是排在女性之前的。在剧中王子经历了种种考验,但是他一直信奉宗教、信奉神灵,他的伴侣也一样坚信神灵,最终她们双方都成为了虔诚的信徒,在黎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基于当时的一个宗教环境,这是一个典型的引导大家向善的观点,从某种方面而言,在追寻真理的时候要"灭人欲“,但是要在各种环境下都信任神灵,最终都会有happy ending。而另外一方面,巴巴基诺其实体现了他对于女性的向往。他向往这样的一个娇妻,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一个世俗的爱情。在各种试炼中,管不住嘴的巴巴基诺可以说是一个感性派的代表了,他从不控制自己对于美食、美女、愉快生活的向往,当然也在寂寞时陷入无尽的低谷,幸运的是,最后神也为巴巴基诺安排了一个happy ending。两个任务、两段历程其实体现了莫扎特精神中矛盾的不同观点,是他还没有完成统一的部分,或者刻意展现的一体两面。一方面他非常欣赏世俗的这种感情。但是另外一方面呢,他又会觉得说经历了所谓的考验的这样一种宗教般的爱情是非常非常崇高的,非常非常光明的,这样的一个矛盾很有趣。

祭司长的仆人莫诺斯塔托也是剧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矛盾人物。在剧中,他因为爱恋女主角帕米娜而做了很多坏事,如果不是形象被塑造为小丑或恶魔,就是一个妥妥的“男二”角色了。在他的经典选段中,他唱到:所有生物都有资格享受爱的狂喜,用高音反映他的爱慕之心和自己的自卑之心,很有趣的反映了感情中每一个人的不自信和追寻之心。这一点,其实在女主角帕米娜身上也有很多次体现,她一面深爱自己的母亲,一面又不愿意服从目前的命令去刺杀祭司长;她一面爱着王子,但是当王子不理睬她时她又怀疑感情,觉得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种反复无常的情绪、音乐、故事很好的体现了每个人在情感中会经历的怀疑、徘徊、自卑、自怜。在剧中,莫扎特借三个小男孩的歌唱劝说着每一个人,要坚强,要有勇气,要自信,黎明就在前方,这也许是莫扎特每一个柔软、脆弱、透明的人的小小礼物。


关于舞台布景:

因为是传统歌剧,舞台的布置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整部剧是一个从夜晚到黎明的历程,剧组也用巨大的月亮和太阳象征了这个转化过程。在这个方面,从银幕上看的惊喜感并没有很大,不知道实际剧场中的感觉如何。但是在夜晚的背景中,舞台加入了星座的元素,增添了整部剧的神秘感,很契合歌剧本身的魔幻主题,很令人惊喜。

夜后和三仙女的服装也非常贴合主题。闪闪发光的黑色面料有如星空一般神秘深邃,即代表了夜后“反派"的立场,又具有令人沉迷的魅力,很好的呼应了夜后、女性在剧中的角色。相反的,祭司长的服装则是艳丽的红色,上面纹有太阳的图样,充分体现了他的“正派"立场和善良温暖的特质。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王子在接受祭司试炼整个过程。众所周知,莫扎特在构思这条线的时候其实参考了很多在当时非常神秘的共济会的元素,在当时来讲的话是是给了平民一个机会,看到上流社会的一些社交是怎样的。这个片段里面有很多非常细节的东西,像是当年的沙龙很喜欢用精美的天文仪、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就一个议题辩论和探讨等等。既有所谓的”网红元素”,又很好的串联了故事,创造了合唱的背景,可以说是很天才的构思了。


一部好的戏剧应该是让人回味无穷,充满发掘的乐趣的,感谢这版<魔笛>,用音乐、故事和编排带给我一个很棒的夜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