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划小圈”:如何从业余玩家变成专业?

2018-06-18  本文已影响36人  王大抽
本文首发于公号「书单」

“划小圈”这个概念,来自我最爱的一本书。

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乔希·维茨金非凡人也,不到30岁,文武双全,而且是世界顶尖。

他下国际象棋,冠军拿到手软;他学太极拳,(可以比赛、对抗性强的那种),同样登顶这个领域的高峰。

一句话概括,乔希是一个异常聪慧,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人。

强烈建议你去看他的书。

下面让我切入正题,什么是划小圈?

我们该如何从业余者变成专家?

先来看看业余者和专家有什么区别。

做一件事情,如果及格线是60分,那么业余者可以做到70分,甚至80分,但还达不到专家级的90+分。

比如,同样是会做寿司,有几个料理师傅可以达到小野二郎(寿司之神)的水准;同样是整理家务,有几名家庭主妇可以做到近藤麻理惠的水平?

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提升自己、掌握技能的这条路上,他们一般会成为入了门,且有两下子的“业余者”。

该怎么提高呢?


举个乔希练习直拳的例子

直拳是武术中一个基本又经典的动作。然而,绝大多数初学武术的人都不愿意花时间磨练这个动作,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来一个漂亮的回旋踢,或是打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但精深见于细节。最细微之处,蕴含着博大的武学要义。

维茨金对直拳的练习,可分为三步:

1.拆解

这看似简单的一拳,在维茨金的眼中,却包含很多细节步骤:

直拳力量大,能量来自身体底部,通过左脚、左腿、躯干,再逐渐达到右侧的背部,再通过肩膀、三头肌,最后经过右手的第二和第三个指关节打出去。

有多少业余者,可以把基本功精确理解到每一个指关节这样的细节呢?

2.打磨

刚开始的时候,维茨金用慢动作重复练习,因为慢是快而准的必要条件。他释放开自己的左腕,右手做出动作,同时左脚和腕关节带动腰部旋转,整个上身一同出拳。

看看他是怎么细致体悟这个过程的:

我慢慢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技巧和身体融会贯通。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不会再去想从脚到拳头的这个运力过程,我只感觉到地面已经和我的手指指尖连接到了一起,我的身体就像是传递这种攻击脉冲的一个管道。然后我开始加快速度,一遍遍地运力,出招。最后我开始用厚沙袋进行练习,用更大的力量来锻炼这些身体技巧,使我的身体形成抵抗力。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使出更大的力量但又不至于弄伤自己……

经过这样的打磨,维茨金最终打出来的直拳,流畅如倒茶。

3.继续改造,直到质变

看到如此繁琐的步骤,恐怕大多数业余者要望而生畏了。

初期的技能拆解、磨炼,必定是耗时且低效的。就像刚学打字,还没手写快;刚学骑自行车,还没走路快。

但最终的效果,确可以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来形容。

即使出拳流畅如倒茶,维茨金针对直拳的打磨还远未结束。

要知道,一个优秀的习武者很少会被如此明显的直拳击中。要想让它具备实战价值,还得继续改造。

在不丢失动作精要的基础上,维茨金通过减轻扭胯幅度、缩短出拳距离,加以数月甚至是数年的时间,最终打出的直拳,看起来根本不像直拳。

就好比拳击界最厉害的几个拳手,比如迈克尔·泰森或穆罕默德·阿里,经常“莫名其妙”就把对手击打。出拳速度之快,必须用慢动作回放才能看清。

这就是对基础技能不断打磨的结果。

这就是业余者与专家的差距所在。

初读《学习之道》的这一章节,我的心情是震撼的:这世间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高手。

同时,我也是欣喜的:精深没有秘密,就是训练,就是在对基本原则(任何领域)理解的基础上玩命训练,直到质变。

朋友,你有没有在划小圈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