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

花即使不被欣赏也会长大

2023-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LU阿五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在泥沼里尝试自救”——送给每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你!

荒野求生里,贝爷说,如果你不小心踏入泥沼,你要尝试放慢你的动作,减轻你的动作幅度,因为过大的动作幅度会让你越陷越深。另外,你要尝试去寻找能带你离开泥沼的东西,比如“木棍”。把它横过来,它就能给你力量与机会去逃离被吞没的命运。

我们不一定有求生荒野的机会,但我们每个人无不处在泥潭之中。这个泥潭,是内卷超标的职场,是竞争激烈的高三,亦是众多人脱不下的长衫。

记得刚毕业那一会儿,我还是没有逃脱掉毕业即失业的命运。我曾自以为是的以为社会上工作那么多,我总不可能一个都轮不到吧。于是我自信地向实习公司提了离职然后返回我的家乡—杭州。我以为本地人总该有点优势,但显然没有,我失业了近5个月。

失业的这近5个月里,我紧张、焦虑、夜不能寐。一次次的面试失败给我造成的后果是,我逐渐开始麻木、佛系、颓废以及病急乱投医。所以后来我开始海投简历,只要有人要我就去,不管合不合适喜不喜欢,只要别让我看起来是一个无业失败者就好。

当然,这样的代价是后来我干了近一年的名为行政其实一岗多职(行政、前台、工商、人事、出纳、文案及其他)的工作。刚过完一个月试用期后,我就冒出个无数个离职的想法,但我想到之前找工作的不易,以及对于我一个应届生来说,多做一点活确实可以多学一点东西,于是又逼自己去放下对这份工作的成见,去学着接受,去幻想它的前景,然后尝试把重心放在提升能力上去。

后来,公司发展需要扩招,一些不属于我的活被归位之后,原本就不太多的我的工作正式进入枯燥清闲阶段,难熬且漫长。

清闲之后我才看清老板的真实面目。

他总是会对我的工作提出质疑,包括工作内容、完成度、细节处理以及如何处理我的空闲时间等等。我理解他潜意识里的“我的工作内容与我的工资不匹配”,所以还是继续更加细化地工作,甚至主动去做本不属于我的工作,以填补他心理可能早已产生的不平衡。

什么时候开始确定离职的想法?

可能是一个错别字都将会成为老板所谓的一个灾难性错误的时候;也可能是他开始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经常和我一起共事的同事的时候;又可能是其他的点滴... ...

后来,趁着公司要搬迁的机会我果断提出了离职。彻底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好像又有光照进来了。

也是从那刻我才彻底明白那是“内耗”,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

离职后我倒真的是认认真真过了几天舒坦的日子:

去我喜欢的图书馆待上一整天;看我想了很久都没时间看的电影;受前同事的影响开始喜欢读史;尝试去看很出名但因为我以前的自带偏见刻意不去看的电视、书籍,去尝试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开始学习一直想学但一直犯懒没学的摄影、画画等;开始去尝试新鲜的东西;... ...

在离职后的这一个多月里,我甚至连简历都没有改,招聘软件都没有打开,就是纯玩。偶尔想起时会去小复盘下工作经历;睹物思人时回顾下我校园时期的天真,有时候再嫌弃下以前的自己真笨;半夜睡不着时偶尔也会在小红书上观望下当下的就业环境。

在这一个多月的放松期间,相比于上一次5个多月的失真状态,这一次主打一个“别让自己闲下来”。

我这里总结了那段时间我的一些拒绝堕落的方法:

第一,家里要有生机

失业的这段时间,大部分我都是宅家的。因为90%的时间里我的朋友、同学都是在上班或者读研的,能陪我玩的只有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人会很容易废的。我很清楚这个影响之大,所以我很清楚我需要养一个宠物来分散我在这些电子产品上的精力。

因为家里有一个活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帮你保持规律的生活。保持规律是拒绝被废的重中之重。

养什么宠物呢?我最想要的当然还是猫猫狗狗那些大玩意儿,奈何我租的房子确实太小,苦自己也不能苦它们呀,所以我决定养乌龟。

我的小乌龟叫“鸡米花”,小名叫“大阿花”,一只小草龟(没错,就是我贪便宜买的~奈何是只巨费钱的)。它刚到家的时候还是个5厘米不到的小龟苗。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刷小红书的养龟视频,生怕哪一步做不好这只小草龟苗子就要应激了,应激的后果就是各种腐皮、腐甲、拒食拒水、白眼、肺炎、水肿... ...好在,它是争气的孩子,截至目前无病。

小乌龟虽然不像猫狗的互动性、治愈性那么强,但好歹也是一条小生命,规律性的喂食和换水都必不可少。草龟性格温顺,这么久的喂食以来,从刚开始的怕人到现在可以让我随便摸,真的很有成就感。

第二,尝试寻找获得感

常在家中躺,犯懒是必然。手机玩累了是不是常感觉脑袋空空、浑浑噩噩?不妨去尝试做一些能够带来获得感的事情。比如,每天给自己定一个或几个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小小目标也可以是大大成就感。比如:

(1)每天至少打开一本书。

注意是打开。目标够小吧,但不要不当一回事,我敢打赌,你不会只满足于打开。斯蒂芬·盖斯(《微习惯》作者,是一本美国宅男逆袭的自我成长书)以亲身经历论证了微习惯的强大魅力。他靠着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的目标一年内完成了他过去十年都坚持不下来的健身目标。他说,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自控力,但其实,我们没有那么伟大。

万事开头难,熬过了开始你又怎么会只满足于开始。就好像斯蒂芬·盖斯的健身之路,起初他只定了每天一个俯卧撑的目标。后来他感觉,既然已经开始了,这么轻易地放弃好像不太好,所以他又不自觉地练了20分钟、30分钟。再后来,他又开始不满足于只做俯卧撑,然后又开始了引体向上等等。

难的从来都不是目标本身,而是开始与坚持开始的过程。因为目标特别小,所以你的每一步都是成功。

借着这个目标,我那一个月看完了三本书,一部纪录片,一个讲历史的up主的所有视频(每个视频半小时以上),学习并完成5幅插画。然后尝试做了一次老家的馅饼,虽然有点失败,独自看了两部很喜欢的电影以及一个人去了很多想去之前没机会去的地方。

(2)直面你的野心

你会不会在刷到哪个视频或者半夜睡不着时突然开始亢奋,突然开始给自己列一堆的大计划,并且幻想自己成功后的光鲜?

不妨就大胆写下来!

写下自己的野心与达成野心的规划,大胆地直面它。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不要怕你能不能坚持得住这个计划,你只需要在你想到它的时候大胆、详细地写下来。

比如,我就根据招聘软件上相关公司普遍对我目标岗位的岗位要求,对我的目标岗位、我自身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岗位需要的技能、理论基础、辅助技能、加分技能,我的优势和缺陷,怎么补缺陷,最后是学习计划(巩固优势,练弱项,培养优势/加分项)。

多次下来你会发现,你潜移默化地在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在走。即使最后没有成功,那至少这一路你也在成长。越是不可思议的目标,有时候越容易满足。

千万不要小看你的野心,也不要取笑自己的“不自量力”,往往成功的人都曾未在阳光下,但他自己会发光。

李尚龙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一书中说过,永远不要嘲笑你身边喜欢吹牛的人,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刻他就开始努力了。

(3)尝试把你一瞬闪过的想法做出来。

比如突然意识到地面有点脏,那不妨尝试直接去拿扫把,十次里面有一次拿扫把了也是进步;再比如刷到某篇小红书突然想复刻博主分享的网红美食做法,那就马上买菜起锅烧油。再比如想健身、想看纪录片、想准时睡觉、想大扫除、想写稿子等等。

我就是借着一时兴起,给家里来了个很彻底的大扫除。虽然真的很累,但是真的很解压,而且看着干净到反光的地板真的很有成就感。

也没必要因为只坚持了一次而感到愧疚,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你还有很多个开始。在这个过程里,主要是去培养你的执行能力,戒掉拖延症,找到你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东西,甚至只是去填补你的空闲时间,给自己一个理由去拒绝颓废。

这一阶段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但会暗自里让自己的躺平显得并不理所当然。

分享作家李尚龙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嘲笑一个爱吹牛的人,说不定哪一天他就开始干起来了。

第三、尝试专注

刚完成离职的状态,大部分人都会进入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有规划的人可以完全享受生活、沉浸自我;没有规划的人呢就会很容易在这个放松状态下慢慢失去方向,最后每天一边焦虑找不到工作一边又没有专注度去专研自己,容易迷茫、混乱。长期的混乱状态下,人容易疲惫、睡不醒,干活干事朝三慕四,坚持不过三秒。

(1)如果在看的你正处于这种混乱的状态下,不如尝试下坚持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可以影院也可以线上,或者去看一本书,随便什么书,坚持看完,尽可能地去专注、去体会、去思考。

刚开始肯定会很累,可以先从更小的事情开始。比如,坚持去做一天的饭,坚持去做一天的卫生,坚持去朗读一篇英语,坚持去看一段历史。坚持就是胜利。

(2)尝试去开始并坚持一项目标规划里的计划,不一定要按量完成,但一定要坚持专注地完成,在专注的这一段时间里尽可能地用心地去完成。

不一定必须完成之前既定的工作量,因为刚开始,放松已久的你肯定很难坚持,而且突然的奋进很容易就起猛了导致锐气挫伤,致使你更期待躺平带给你的舒适感,后续再想坚持就更难了。

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尽可能长的时间去专注,你甚至可以打开计时器去记录你的专注时长。

这一阶段,会帮你逐渐找回工作的状态,逐渐去规律化你的生活。

第四、尝试去深度进行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比如,你喜欢看《封神第一部》,那可以引申出这几个问题:

(1)这部电影是谁演的、谁导的、谁是编剧等?

(2)这部电影的服化道是否符合原著/历史?原著里/历史里面是怎么样的?

(3)观众对该电影的特效褒贬不一,褒在哪里,贬在何处?

(4)豆瓣评分8.0,从何而来?它是怎么计算的?

(5)都说这电影大改原著,原著是怎么说的,实际历史背景是如何?

(6)电影中的中心人物情节走向是什么样的?与实际历史又有多少不同?

(7)电影的拍摄技巧(特效、运镜、转场、场景、服化道等)有哪些,与其他电影相比有哪些优势与缺点?

(8)提到封神导演大家的评价都比较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推荐?

(9)... ...

再到日常,做一锅米饭,多少人配比多少米、加多少水?为什么大厨会在水中加一点油?为什么煮好的米饭要闷一会儿等等。

依照这个思路,去尝试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刨根问底式地问自己what / why / how,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练习惯之后,你就会发现,工作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很容易地代入到客户的角度,甚至比他想的还要全面。

第五、放慢脚步遇真知

这一点是基于我自身的经历及我身边朋友的在职情况所作出的一些感想,给大家一个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不景气状态的延续,很多的公司特别是一二线城市近几年愈发内卷,我一个朋友天天加班至19:00(至少),公司甚至还有节假日“作业”和年底的“动员大会”。他自己描述说每到年底就像一个小高考一样,每个人都在为了年底的绩效和奖金拼全力,此外平时早上六点就到公司备考专业证书的人也是屡见不鲜,内卷之状足可一见。

但,你多久没有睡到自然醒了?多久没有舒适地泡一个热水澡了?多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准时准点、欢欢乐乐的晚餐了?

我还有一个同事朋友,她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她每天掐点上班、准时下班,下班即消失。

刚开始,我们都特别不理解她的行为,更不理解经常周末都找不到的人领导却越来越喜欢,为此我们不少在背后议论过她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可相处久了就发现:

第一每一个工作任务她总能第一时间甚至经常提前完成,我所说的完成是领导同意定稿而不只是简单的做完。

第二我们谈论的每一个话题,包括工作相关的及不相关的,从游戏到小说,从历史到名著,由浅及深,无不能娓娓道来。

总结就是,我也好喜欢她。

我也曾好奇过,为什么她可以什么都懂,怎么都是没遇见过的问题,她却能很快梳理出脉络,而我看得确是一头雾水。

经过很多次的偷偷观察我发现,同样是一件事情,我们可能完成了就好了,她会去花时间复盘总结。

不仅理顺了自己的工作,关于整个链路上下部门的衔接她也会积极去沟通,去帮助相关部门梳理需要对接的工作,打通工作链路上的所有可预见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她的工作效率。

而这一点是我们其他所有人都没有的。而且大部分时间,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去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关于上下对接的同事的工作并不关心,最多就是抱怨几句“为什么他这个都不能做好”类似的。

对于生活她亦是如此。比如看一部电影,她总能去联想背后的历史背景,不懂就去查,查到了就再看一遍。以至于她跟我们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它的导演、演员、故事梗概、历史背景、人物原型及相关事迹等等无一不落,侃侃而谈。我们明面上常调侃她看个电影还搞得那么累,心里却是无比佩服她。佩服的不是她关于一部电影的刨根问底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而是佩服她对于一件事情的第一联想力和执行力。而这两点,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工作经验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去复盘去总结得来的。我把这一切归因于她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不过我们很多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并没有她这么强,又或者工作比她要忙碌很多,忙到没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内卷带来了加班,加班不一定提升了工作,却实打实失去了生活。

我其实并不提倡大家和我那个同事一样一下班就消失,但你可以在难得的闲暇里,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复盘下这一路走来的得失,你会发现你好像走得太快掉了好多东西。

紧绷的大脑总会不经意间使我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也有可能是偏执。偶尔的放松不仅不会影响你的工作,甚至你会发现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还有一种方法。

再者,离职也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完全可以利用失业的这段时间放松紧绷的大脑。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复盘和总结你的工作,有闲暇去提升你的技能。你也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去充分的享受生活,享受之前可望不可求的自由。

人的一生漫漫长路,后半辈子都是工作,何必着急去讨生活。该停下时就停下,太快的步伐只能带来走马观花,人生细品才别有滋味!

总结来说,不管你在职还是失业,亦或者在学习,不管是赋闲在家还是忙碌工作,不要失去自我才是关键。

花即使不被欣赏也会长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