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笔翁之秃笔文走读全南

耕读山房·《社迳地名小探》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184人  門吉师爷

      社迳,地处全南县北部。黄田江贯穿东西,与桃江汇合,奔赴贡江。是全南县境海拔最低的乡镇。光绪二十九年,虔南厅分辖六堡。现社迳辖下的老屋、小河坝、上圩围隶属步口堡。而炉迳、社迳垇、何屋围属回戈堡(民国五年改为鸣珂堡)。民国六年,两堡合一成步鸣堡。民国三十年,虔南实行区、乡(镇)制,共辖四区。将信丰的江口乡(含龙下部分)划入虔南县第四区管辖。解放后,社迳属第三区人民政府,辖正和、竹芫、周布、太和、老屋、炉迳、社迳、江口、东西、龙下、川垇11个乡。几经行政调整,撤并结合。一九八八年,行政区划社迳辖老屋、曾屋、炉迳、典模、塔下、当迳、店前、内半7个村。二O一O年,江口乡划入社迳乡辖下管理,改为江口村。

·脐橙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如春社、社稷。迳,同径,意为长而直的小路。黄氏于清同治年间,先在社官树边、山迳口建立圩场,称永昌圩(今上圩)。清光绪初年该地李、曾、周、袁、邓、刘六姓新开僻圩场,叫六合圩(今塔下老社迳),民国廿五年改称社迳圩。建国后,将圩集设立在现人民政府属地。农历三、六、九为集期。前几年,我在阿湖潭上方,居民房屋石脚下发现保存完好的《渡船会碑》和《修路募捐碑》两块石碑,清楚记录了当时集资买船修路的资金管理、出资人姓名及出资数目。碑文记载的那条路就是如今社迳大桥头至上圩村的石头路。

      社迳是客家人聚居地,所以许多地名带有移民色彩。以姓名村,比如周屋、曾屋、何屋等等。有纯以地理方位、地形地貌或周边建筑物起名的,如墩高、湾仔、塔下、南山下、上坑、下圳、山垇、上圩、上江、塘尾、枫树头、水东、岐山下等,这类村名居多,因为特征明显,通俗易记。

     

·脐橙

社迳话片,因邻近信丰的上江水东、高全一带有较多的信丰语腔,也就是县城人说的下堡声。据此,当迳的"当"字,应为方言谐音字,如现在很多乡人微信上用社迳方言输入聊天,把"哪里"写成"奈之"如出一辙。社迳方言中有"当头"一说,是指水渠旁的小路,而且路面比周边田地要高些。当迳就应该理解为水渠旁一条高出路面又长又直的小路。也有简单的说法是,江口至社迳当中的一段,叫当迳。

      典模村的方言是属南雄方言中的上方话片,与南雄市坪田镇方言一致。典模这个村名与兵防设置有关。卫所军制是明代兵制,是最基层的军事单位。南雄坪田的军营寨就是明清兵防遗址。典模地形平坦,与山顶军营寨相望互应,应该是当时驻军操武练兵,奖罚惩戒的大型活动场所所在地。

      原属江口乡,后并入社迳乡的巡检司村,巡检司在元朝,明朝与清代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此村建村后曾出过一个处理民事纠纷的巡检司官,故名。

·脐橙

        彭迳,原是彭氏开居,衰败后曾氏从曾屋迁入。兰洲,是开居之祖是兰姓,衰败后邓氏从南雄坪田迁此落居,罗地,原罗姓衰败后,刘氏从陂头里庄坝迁入,而且继续沿用原村名。

        有些村名因为口语或书写方便而改名。高全原名高墘,学居原各窝居,双巴围原名双坝围,马芫围原名买芫围,王柏湖原名王北湖,生坑原三坑(大山塘,细山塘,马鞍岭),太阳坵原名太园坵,瑶下原名窑下,小姨坑原名小益坑,老禾坪原名老河坪。

      最有文化底蕴的村名,应当属老屋村的学居村小组了。老屋,是移民迁移到新居地后,怀念故土,因情得名。学居,原名窝居。曾设置过书私塾而改名。

      最特别的村名是内半,没有把其地貌特点表述出来,如内坑或半山,而是用内半,因字联意,自然也可以想象该村是处在比较山里的半山腰中,明清期间,为了对边远地区加强管理,给"都"以先斩后奏之权,基层行政区划为都图。设都治所。老人叫内半都之名源于此。

·脐橙

        洞,寓为洞穴,窟窿。峒,音同洞、同童。读为童音时,峒的意思的一块小平地。所以周屋洞、李屋洞应该写成周屋峒、李屋峒。

坑是指在两座山之间洼下去的地方,如山坑、上坑。坪是指山区的平地,如老禾坪,坪山。

塘是指面积不大的水池,如塘仔。坝,方言里指沙洲,沙滩的意思,如刘屋坝,小河坝。围,指环绕,四周阻挡的意思。围屋也是客家民居特色,一般村名出现有围字的基本可以认定之前有围屋,只是规模大小另论,如当迳围仔,老屋双巴围。现存比较完好的有曾屋永新围。

    任何一个地理实体的得名,都有其特定的缘由。因而形成复杂而丰富的地名文化。加之居住在这方土地上的宗亲文化,姻亲文化,村史文化汇集成一部饱经历史沧桑,见证村落繁荣没落的信息大典,有待有识之士去发掘、研究、整理。

注:上述两碑,因本人记忆不全,碑名不一定准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