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被赋能的高效对话》No.2,RIA0459 静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强有力聆听之“声”》
P24
第一层次聆听:个人化、自动化聆听
在第一层次上,你是内在地、自动化地聆听他人所说的内容。对方所说的词句,激发了你自己相应的思维过程。虽然在第一层次也可以发生深层次的有力量的沟通,但是对说话的人而言,你呈现出的其实就是你自己内在世界的投射。你是在自动地根据自己的内在思维过程做出反应—也就是说,你的反应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者你对对方话语的理解。
例如,听到别人讲的话,你的头脑可能会把自己的类似经验和对方所说的内容关联起来。你会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让自己相信或者怀疑,或是组织自己的回应,补充对方的想法。
在第一层次,我们可能会对谈话对象有正面或负面的评判。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长期的关系中,我们会带着预先形成的、关于这个人的评判来聆听,这些评判包括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包括你对他们如何回应、反应的期待。
在第一层次上,我们并不能真正听到对方,听到的通常是自己先前已有的看法。
朋友说:“我真喜欢那部电影。”
你想:“哇,我就知道你品位不凡!我就知道你会喜欢那个导演和摄影或者你会想:“你还是这样啊,这个电影很无聊的,你看电影的品位太差了。”
第一层次聆听是自动化的,指导它的,是你对周围世界的想法,以及你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一些重大误解的发生,更多的是出在聆听者而不是诉说者身上。转化式的对话和整体的改变,极少发生在第一层次聆听中。
例如,拉里在听朱迪说话,她说自己工作不开心。拉里就开始想,如果朱迪辞职了会怎么样。拉里十年前曾丢掉过工作,并因此毁掉了他的家庭。拉里的头脑立即跳到了朱迪失业的画面,在画面里,他又加上了自己的判断:朱迪可能会付不起账单。拉里陷入沉思,第一层次的聆听使他考虑起自己的事务和忧虑来,就听不到朱迪后来说的其他话了,于是脱口而出:“你要是辞职的话会后悔的,朱迪。你现在收入不错,应该高兴才对。”
第二层次聆听:关闭评判,聚焦,支持
第二层次的聆听与第一层次非常不同。当我们仔细地聆听对他人最重要的东西,并从这个价值结构出发,全神贯注在聆听之中时,第一层次的聆听就开始了。
还是用聚光灯来打比方,当你用第二层次的耳朵去聆听说话人的分享时,聚光灯是一直打在说话人身上的。他们说话时,你不会让自己的头脑自动发出见解,以及好或不好的判断,或者个人的反应。你热情地关注着对方所说的。在你最喜欢的演讲者讲你最喜欢的话题时,或者在你把注意力放到深度投入的对话中时,你会在这个层次上去聆听。
第二层次的聆听也意味着要全神贯注,你的出发点是想要最好地为对方服务,让他们从对话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当我们在第二层次上聆听时,是把“全部关切”聚焦在对方身上,聚焦在他们所说的上面。我们所秉持的价值观,或许就只是那份内在的承诺,承诺在整个对话中保持教练位置,承诺要唤醒对方心中那个已经拥有成功资源的天才。
第二层次的聆听来自深层的尊重和关心,随之而来的,通常会是深层的亲和感。因为被聆听的人感觉他们的谈话真正被听到了。当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听到的时候,就会体验到自己是被理解了,这带给我们深深的支持和满足感。
当聆听者关上自己的内在对话,关上所有评判、看法和建议,而聚焦在说话人身上,关注他们所想要的、需要的,关注他们的感受的时候,转化式的对话和整体的改变就开始成为可能。
第三层次聆听:全方位、相关联、结构化聆听
第三层次的聆听被称作全方位的、前后关联的聆听,因为在这个层次上我们聆听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言行一致的、整体平衡的生活形式。
第三层次的聆听不仅仅注意话语,还有话语背后的语调、语气、语速、能量水平,以及情绪。
例如,拉里正在听朱迪说自己工作不开心。朱迪一直在告诉拉里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拉里在全神贯注地聆听朱迪说的话。他觉察到朱迪说到不开心的时候,她的语调和能量在下降。他注意到,朱迪在说到自己对辞职的担心时,语速慢了下来。当听到朱迪在说想找个新工作时,她的声调升高了,音调中充满了新的能量。他听到朱迪提到要为新职位重新受训时,她的语速又慢了,能量又下降了。拉里在深深地聆听着朱迪所发出的所有沟通信息。他特别放宽了自已的聆听,注意到朱迪这个人本身,注意到她通过这次对话,在发展自己的生命的历程。
朱迪说完的时候,拉里回放并澄清她所说的,向她表明自己真的听到了。并且,拉里还找准了朱迪的语调和语速变化传达给他的信息。之后,拉里问朱迪自己是否能问她几个问题,朱迪答应了。拉里问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朱迪?”他聆听朱迪的回答,然后又问:“朱迪,我很好奇,你想要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通过拉里的聆听和提问,朱迪开始认识到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无法说清楚的真正的问题。通过提问,拉里能够激发出更深层的探讨,从而引发朱迪更大的梦想。他是在聆听朱迪想要表达,但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现在,朱迪可以用语言表达这些事情了。
在这个案例中,拉里展现了第三层次的聆听,这种聆听让拉里抓住了朱迪的意识觉察之外所表达的东西—话语之外的话语。由于朱迪已经开始觉察到自己意识之外的梦想,转化式的对话也就由此开始了。拉里深深地聆听朱迪,并把她所说的话反馈回去。他请求朱迪的允许,问了她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就把朱迪自己没法找到的、极其有价值的信息带出了水面。这些强有力的问题将朱迪带到了另一个层次上。而这次有力沟通的发生,很大部分是由于进行了第三层次的聆听。
注意一下,如果拉里聆听朱迪时,以“她是不完整的,她需要我帮助”的方式来听,那么,转化式的沟通不可能发生。现在拉里是从一个更全息的视角来听的,他将埃里克森的五项原则内化,并且在提问时,使用了朱迪自己的语调和目的。他从赋能的前提假设出发,将朱迪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正常的、有力量、有能力的。因为拉里的聆听是在第三层次,他们的这种潜意识的沟通就有效地使潜在的信息得以转化,这些信息甚至比那些有意识的信息更有力。
如果拉里带着“朱迪需要‘被修正’,她没法救自己”的假设或评判,那么,他的姿态、能量和语调就会给朱迪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是不完整的。”朱迪的超意识头脑会立即抓住这个信息,以某种方式回应过去—要么是自我保护,要么是把拉里这种“不完整”的投射加诸自身。这样,转化式对话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你带着“人们不完整,需要我帮助”的观念去聆听,就会发出一个担忧的信息,强化人们负面的限制性信念。这些限制性信念很可能是小时候形成的,旧的模式往往会以恐惧的形式出现,这会收窄通往梦想和超意识的大门因此,只有宣之于口的话他们才能听到。人们会强调自己的信息的正确性,放弃自己在多个层次上深层沟通的能力,以及广泛聆听的能力。
作为教练,如果你从完整性的角度去进行第二和第三层次聆听,然后创造激发式的问题问对方,再用同样的方式去聆听对方的回应,这就是在鼓励对方深思。从如此有力的聆听之中生发出的问题,会厘清论述或是情境背后的方向、目的、价值观、信念、期待、目标以及洞见。这种新的觉察就是给客户的礼物让他们根植现实,心生双翼。
「I,重述知识」
请简述三层次聆听。
如果可能,请用一副图画来表达(此项为选作)。
I:
第一层次的聆听,是自动化的,边听边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加上自己的评判,关注点在对方的谈话内容和自己的评判之间来回不停的转换,听到的其实是自己已有的观点或经验。
第二层次的聆听,关闭自己的评判,完全关注对方想要的事情、内心感受和需要,对方会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第三层次的聆听,是全方位的,站在对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的前提下,从赋能的角度出发,不仅听到对方的词语,还会听到对方的语调、语调、语气、语速以及背后的能量水平变化所提供的信息。纵观对话全局,抓住对方自己尚未觉察到的话语,在对方允许后,通过有力的提问将其反馈给对方,引发对方深层次的思考,找到自己没法找到但极其有价值的信息,实际上关注了对方生命的发展。
「A1,激活经验」
请对照概念,评估自己在三个聆听层次出现的百分比,并挑选得分最高的层次,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层次 90%, 第二层次 10%, 第三层次 0
A1:我觉得你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小唐是我的好友之一,经常一起吃喝玩乐。并且同为未婚女青年,谈论找对象的问题是每次必不可少的聊天内容。记得之前有一次问她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她列出的条件是:必须是博士(她本人是留学日本的博士),长得白净,讲究卫生,不胖不瘦,身高175以上等等,听完后我基于自己看过的一些婚恋方面的书和文章中的观点提出,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所谓的这些外在条件,没有人能完全符合自己的所有要求,只要符合自己的核心要求就行了,结果她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显然我属于第一层次的聆听,对她的谈话进行了自己的评判,认为她的观点不对,而显然她也感受到了,可能觉得我不理解她,通过对我的意见无动于衷来反抗。
「A2,规划运用」
请为自己规划一个运用第三层次聆听的例子,想一想你想让谁感受到你聆听的能力有所提高,那么就选择TA,挑选一个你们最近会讨论的事情,写出你的练习目的,计划,以及可能的障碍和解决办法。
目的:下次和小唐聚餐时在等上菜的时候就找对象的问题再聊一次,应用第三层次聆听的方式。
计划:
在点完菜等待菜上桌的时候,询问她的近况,然后在内心给自己个暗示,即小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我是站在赋能的角度来聆听她帮助她的,接着再问她现在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倾听时,不仅要听说话的内容,还要关注说的时候的语调、语气、语速与能量水平的变化,以及背后的情绪。在询问并得到对方的允许后,根据这些因素提供的信息向她提出有力的问题引发她的深层思考。进而得到她未曾意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
可能的障碍:
她不愿多说或是没能引导她看出深层次的信息,那就下次再尝试,知道成功为止。
附:埃里克森的五项原则
原则1: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
原则2:人们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
原则3:人们总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原则4: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原则5:改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