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人群研究中||066号专题收稿

144讲听课笔记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欧阳木木

144. 刘牢之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

主讲:姜鹏

      今天咱们来讲一个东晋中后期非常重要的将帅,名字叫刘牢之。他是东晋历史上,尤其是中后期军事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人,但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活脱脱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这么一个历史人物。

      早年的刘牢之也是拼搏努力过。他最早成名就是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之中。淝水之战东晋军队的前线主帅是谢安的侄子谢玄,但是率领着军队勇往直前、勇敢作战在第一线的是刘牢之。

      应该说刘牢之在东晋军队当中的地位跟声望已逐渐上升,可后来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刘牢之有一个手下名字就叫刘裕,刘裕就是在刘牢之的赏识和提拔之下,逐渐建立功勋的。刘裕后来取代了东晋,建立了南宋刘朝。

      为什么刘牢之的一个小小手下,后来能够成皇帝,而他身为北府军的统帅,为什么没有成功?而且刘牢之死得非常惨,是自己上吊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后来有功名有地位有声望以后,却有了三次非常关键的背叛。正是这三次背叛,把它一步一步的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那么,他背叛的动机是什么?教训又是什么?我们现在一步一步的来解析。

      首先看他第一次背叛。咱们上一讲提到过的晋安帝的舅舅叫王恭,孝武帝为了压制他弟弟司马道子,让王恭去统帅北府兵,王恭在孝武帝死了以后就举兵反对司马道子。为什么呢?因为孝武帝死了以后,晋安帝低能,那么司马道子跟他儿子司马元显专权就越来越严重了。而且司马元显还宠幸两个小人,一个叫王国宝,一个叫王绪。王国宝这个人是典型的小人,他帮司马道子造府邸,在府邸里面堆假山,那个时候孝武帝还活着,孝武帝到司马道子的府里面去参观,说你这个府不错,里面还有一座山,他不知道这个是假山,他以为他这个房子就依山而建,其实这个山是人工堆积起来的,你看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这个假山不是咱们今天逛苏州园林假山,它一定是非常大,所以甚至于孝武帝误以为是一座天然的山。

      当孝武帝走了以后,司马道子就跟王国宝说,皇帝要是知道假山是你用人力堆起来的,他一定会杀了你。王国宝就说,那我就把你伺候好,他就更加依赖于司马道子,更加替他办事情,希望万一有一天他的为非作歹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总归司马道子还会保他。

      后来,司马道子跟皇帝之间稍微闹了点矛盾,王国宝觉得司马道子这个人可能会失势,他又转而去投靠皇帝了,他的小心思就是讨好皇帝讨好宰相。他就依偎在皇帝跟司马道子他们兄弟俩之间,后来皇帝死了,他又回去跟司马道子好了,因为司马道子也是离不开他的。

      等到孝武帝死了以后,王恭他到健康来会葬孝武帝,他就当面批评司马道子,说他宠幸王国宝,对这个事情非常不满意。

      司马道子觉得王恭毕竟是新皇帝的舅舅、先帝的重臣,所以想跟王恭之间搞好关系。史书上有一句话叫道子欲辑和内外,乃深布腹心于恭。想跟他深交,交朋友,但是王恭每当言及时政的时候就声色俱厉,总是把司马道子骂个狗血喷头,所以司马道子知道王恭这个人是不可拉拢的。

      一个是皇帝的舅舅,一个是皇帝的叔叔,两个人都想掌权是吧?后来王恭他就起兵了,司马道子一看王恭起兵了,他还是不想惹事情,他为了给王恭一个交代。既然王恭你痛恨王国宝跟王绪,说我宠幸他们,败坏朝纲吗?那我马上把王国宝跟王绪给杀了。然后跟王恭说你总可以罢手了对吧?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刘牢之。刘牢之是北府兵军事上的统帅,王恭是总的长官。刘牢之是要听王恭的指挥的。这时,刘牢之就劝王恭,既然都这样了,就不要再率领军队去攻打首都了。他说,将军,国之元舅;会稽王,天子叔父也,你们两个一个皇帝的舅舅,一个皇帝的叔叔,这打起来多不像话。那么他们两个不同的意见让司马元显知道了,他就非常努力的去拉拢刘牢之。

      而王恭这个人,首先也不能说他没有私心,第二,他也比较迂腐,有点一根筋。他还是联合了其他几个重要人物起兵了,要打到健康区,但是这个时候刘牢之坚定地站在了王恭的对立面,他觉得自己的上司这样是不对的。

      因此,刘牢之不仅没有帮助王恭去打司马道子,反而是帮着司马道子把王恭给打败了。这是刘牢之生命当中的第一次背叛。

      如果仅仅是这一次,我觉得问题倒不大,因为在这里面王恭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你要举兵去攻打首都,司马道子虽然是有问题,但是他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你痛恨的王国宝王绪已经杀了,表明了悔过之心,你毕竟是皇帝的舅舅,你怎么可以这个样子的?

      刘牢之第一次背叛,还可以说他这是帮理不帮亲,那么到这个时候我觉得刘牢之问题是不大的,但关键是接下来刘牢之有了第二次背叛,他第一次背叛王恭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拉拢他,对吧?那么他第二次背叛就是背叛司马元显。

      我们上一讲提到了桓玄跟司马元显势不两立,桓玄因为有政治野心,他就以司马元显专权纳贿为由,他要起兵造反了。那么司马元显也是想利用刘牢之来对付桓玄,因为毕竟他是最会打仗最有军事实力的人。

      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元显的确对刘牢之的态度也有问题,因为刘牢之再有功劳,大家要知道那个时代他对于当兵出身的人是比较看不起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他就觉得刘牢之是一个行伍出身,是一个当兵的出身,我重视你,那是我对你的恩惠,他是这么想的。所以对他也一般般。刘牢之这个时候随着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也看到这些人其实都很无能,都想利用他,只有他是有军事能力和军事实力的。

      他们就想拉拢我,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膨胀了,他的想法就比较多了。首先他看到了司马元显这个家伙野心膨胀,他想利用我干掉桓玄,但是他只把我当成一个工具,我如果帮他灭了桓玄,那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能,我以后就不会再受他重视了。

      我再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跟权势,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刘牢之他就觉得我何不坐山观虎斗,我让桓玄跟司马元显打起来,只要我不支持司马元显,司马元显不是桓玄的对手,司马元显肯定被打败。司马元显被打败以后,桓玄估计也是精疲力尽了,我再反过来抄底灭掉桓玄。那不是就由我说了算了吗?这个野心就把刘牢之给害了。刘牢之是想的太多了,政治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些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人,自己不会打仗,却又看不起武将的人,这的确是有问题,但是也不意味着当时的政治谁有军队,谁有实力谁就能够说了算。

      至少当时政治结构权力结构还没有到这个份上。刘牢之纯粹是在膨胀的情况下面想多了,接下来桓玄果然是打败了司马元显,掌握了中央政权。

      那么桓玄上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压制刘牢之,因为桓玄不是傻子。桓玄他跟司马元显耗到精疲力尽,他会给你机会让你来抄底?

      桓玄成功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夺刘牢之的兵权,任命他为会稽内使,名义上是给他升官,事实上是要得到他的军队。刘牢之这个时候他就马上感觉到了,桓玄你先下手为强,老子还没抄你的底,你来抄我的底了。一开始他是跟桓玄结盟的,所以桓玄才会赢,这个时候他感觉到桓玄要对自己不利了,他便开始了第三次背叛----背叛桓玄。

      他当时就跟他的手下刘裕商量说,我现在如果说帮助朝廷,因为桓玄的野心路人皆知,我帮助朝廷我去讨伐桓玄,你觉得成功的几率大不大?刘裕这个人虽然是草莽,但其实还是挺有见识的。

      刘裕跟他说,当初桓玄起兵反对司马元显的时候,司马元显再不对,他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桓玄是站在自己个人野心的角度起的兵。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分正义跟非正义的话,你对司马元显再不满,其实你是应该支持朝廷的,你支持的不是司马元显一个人,那个时候你没有站在朝廷这一边,放纵桓玄,而且还跟桓玄结盟,因此司马元显失败,现在引狼入室,桓玄掌权以后,第一件事就要对付你。刘裕他说你当时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去压制桓玄,让他得志,既然得志,桓玄掌握中央政权,那你想想朝廷上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他们对桓玄是如何一个心态?他们现在会冒冒失失的来听你的号召吗?刘裕有一句话没讲出来,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刘牢之其实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第一次背叛王恭,尚有理由可以说,你说我是支持朝廷,我不支持自己的直接上司。

      在那个时候其实你理由再明确,你的上司再坏,反对自己的直接的上司,那就是一个致命的短板,是个致命的缺陷,但是看在你支持朝廷的份上,大家忍了,第二次你应该支持朝廷,你不支持朝廷,你支持反贼桓玄,大家怎么看你对不对?

      所以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人相信你的,你的信誉已经没有了,然后刘牢之怎么办?

      刘牢之打算还是反对桓玄,还是起兵,这个时候他手下又有一个将领跟他说了这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一个人的人品,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当时就是你的信誉。反,背叛,这是看一个人人品最关键的地方。

      他说,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以你的信誉,谁还会再相信你啊,讲完以后他就走了。所以刘牢之这样的态度以后,他身边重要的左右很多纷纷的都离开他了。除了一些离不开他的,比如他的女婿高雅芝,儿子名字叫刘敬宣,他儿子刘敬宣其实还是个有见识的人。第一次背叛王恭的时候,刘敬宣是支持他父亲的,因为王恭不对,虽然是反对上司,但是我们毕竟做的是朝廷的官,对吧?第二次要背叛司马元显的时候,刘敬宣就是反对的,反对他的爹跟桓玄结盟。那么现在第三次他又要反对桓玄的时候,刘敬宣还是反对,但是刘牢之反意已决,刘敬宣也没有办法了,所以只能跟着他爹走了。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面,刘牢之其实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能力号召军队造反了,刘牢之他只能往北逃,逃到忻州这个地方上吊了。那么刘牢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教训呢?人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第一点。刘牢之关键是在第二次背叛的过程当中欲望膨胀了,以为自己真的是能够掌控天下,这是第一。

      第二,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当中不停的失信,乃至于不停的背叛,你再有实力再强大,这一手好牌一定最后会被你打烂。

      刘牢之的故事就给我们留下这么一个深刻的教训是吧?那么对于刘裕来说,刘裕后来他也是取代了东晋,但是前面铺垫的过程,他所做的这个事情,他的智慧跟见识是要远远超过刘牢之的。刘裕的故事咱们放到下一次再来讲,那么关于刘牢之咱们先讲到这里,我希望今天这一讲对大家生活和工作、我们为人处事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