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复习笔记-编译基础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15人  有苦向瓜诉说

语言之间的翻译

翻译形态

编译器:先翻译后执行

解释器:边翻译边执行

语言成分

声明+操作=完整定义,

声明:生成相应的环境,一般是配置存储空间;

操作:生成可执行的代码序列。

原则:先声明后引用

编译器工作过程

源程序(字符序列)-> 词法分析(记号流)-> 语法分析(语法树)-> 语义分析(修改树结构)-> 中间代码生成(可选)-> 代码优化(可选)-> 目标代码生成(不同形式:汇编,可重定位,内存形式)

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符号表管理和出错处理。

基本架构

前端: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分析; (语法/语义分析)

后端:语言意义处理;(代码生成/优化)

中间代码:前端与后端的分界;

扫描遍数

每个阶段将程序完整分析一边的工作模式为一遍扫描。

因素:软硬件条件(内存大小),语言结构(如标识符先声明后引用),编译技术(拉链-回填)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