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达”(二)

2022-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建军

那么,“达”在《论语》中,还有哪些意思?下面就逐个认识一下《论语》12章中的其他13个“达”。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经过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年近古稀之年的孔子回到了家乡鲁国,潜心于删订诗书,赞述周易,欲传中华文明于后世。作为鲁国的实际掌权人季康子已经拥有了冉求、子路两大政事科人才,还要到孔门挖掘人才。当问到子贡时,夫子说,“端木赐啊,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这个“达”,是通达事理的意思,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子贡的评价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所以,只有子贡才配得上“达”。

陈祥道说:“能勇而不能怯,果也;闻一知二,达也;可以足民,艺也。果几于义,达与艺几于智。为政使人,器之而已。故虽才之不备,而有可施于政者,皆所不弃也。然达而不果,不足以有行;果而不艺,不足以有能。三者虽不同,然皆可以从政,犹楂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康子诚能兼用之,则鲁国不亦庶几乎?”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作为《雍也篇》的篇末点题一章,与篇首“雍也可使南面”,与《里仁篇》的“里仁为美”和《为政篇》的“为政以德”,遥相呼应。尤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是被儒家历来奉为圭臬的经典名言。

子贡对“广施恩惠并且能救济民众”是不是“仁”还拿捏不准,就来请教夫子。孔子说:这何止于是仁呢,一定是圣人了吧!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人,大概都感到力量有所不足,很难做到!仁者,想要自立,便会帮助别人也能立起来;想要自己通达,便会帮助别人也能通达。事事能反求于自身,然后再推己及人,这可以称得上是行仁的方法了。

此处的“达”,则是通达的意思。能反求己心,推己心于人,以己及人,就是仁者之心。孔子好学不厌,就是己欲立、己欲达;诲人不倦,则是立人、达人。光远老师说:人能反求诸己,取譬于己,明白己之所欲也是人之所欲,由己身推到别人,由己之所欲推到人之所欲,这样切身、切实,远离不切实际的一味好高骛远。推己及人,就是恕道,而仁在其中矣。此是孔子为子贡开出了具体的修习方法,以免他好高骛远。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此处的“达”,则是专有名词,指一个名字叫达巷的地方。这里的一位乡人说:“多么崇高伟大啊孔子!学问渊博却无法称赞他是哪一方面成名。”孔子听说了这话,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我应该专执哪一项呢?专执驾车吗?专执射箭吗?我还是专执驾车吧。”达巷党人确实非同一般,孔子称赞泰伯说他“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他说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而孔老夫子更幽默,我能干啥呀,好学不如颜渊,富有不如子贡,勇敢不如子路,我还是踏踏实实从基础干起吧!

10.1.11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风烛残年,仍孜孜不倦,韦编三绝,删订诗书,赞述周易,作为国老还为国事操心。一次生病了,鲁国执政季康子赠送来药品看望他,孔子依礼答拜之后接受了。按照礼制,接受上级送给的可食用的礼品,孔子应该当着人家的面尝一尝,但是,孔子没有尝。他说:“我还不清楚它的药性,不敢服用。”

这里的“达”,是通晓明白的意思。《论语注疏》曰:“凡受人馈遗可食之物,必先尝而谢之。孔子未达其药之故,不敢先尝,亦其礼也。”《论语正义》说:“药从中制外,故当慎也。不晓此药治何疾,恐饮之反有害也。”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

三十多岁的樊迟,文化基础不好,可能一直在季氏家里当差,由于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在跟随冉有和齐国一仗中,给冉有驾车并立了功。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很可能冉有把他介绍到孔子门下。初入孔门,请教“稼”“圃”吃了闭门羹,转而学习“仁智勇”。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问什么是知。孔子说:“知人。”樊迟听了不明白。孔子说:“举用正直之人放在邪曲之人的上面,能使邪曲之人变得正直。”樊迟还是不明白,出来之后,碰到子夏,就转而向子夏去讨教。

这里的“达”,是明白,知晓的意思。钱穆先生说“樊迟仍有未明,故再问于子夏。盖孔子所谓‘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仍有所未达。”刘宗周曰:“观迟之在孔门虽资禀之钝,然亦务实者,故凡迟之所疑者,在他人则亦忽而不之疑也,其于师友之际问辨之,不置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