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罗胖:从“罗辑思维”到“得到”(上)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226人  读行人声

罗振宇(罗胖),是传播高手

今天一早,先生在和君人家的群里问大家:APP大咖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总订阅人数突破20万,创下同类知识服务产品付费用户数最高记录,以订阅价199元计算,进账近4000万元。知识付费时代,未来真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头部知识,和电影一样,或过十亿票房。各位作何感想?

四位同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转载了正和岛智库的文章《得到营收或超2亿?今天我们聊聊罗振宇“得到”背后的套路》(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68426)。比较一致的想法是,我们也可以尝试搞搞知识分享。
我和罗辑思维一起走过的岁月也蛮长了。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要向罗胖学习,最该学的是他对用户习惯的理解和顺应,将借势发挥到极致。学到这个,则无论承载什么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可变现。

罗辑思维60秒音频的变迁

不追求超过当前需要的技术改革

很多人知道罗辑思维,是因为有个胖子整天死磕自己,在早上6点钟(多数人都起不来的时间)发送一条60秒语音,语音中含有一个关键词,回复关键词会自动返回一条图文信息,用户可以继续阅读。而图文信息中又含有链接——点击后可以引向购买、或者进一步信息。
在罗辑思维一开始,罗振宇选择了微信作为他的“大腿”,一把抱住。也许他没钱开发APP,但实际原因很容易想明白,自己的APP没有用户流量、均摊到每一个用户身上的运营成本太高——真正的烧钱。罗胖不干傻事,所以我更喜欢他。

为什么选择60秒语音?

微信公众号发送给用户的消息有文字、图片、图片+文字(图文)、语音几种。文字,图片、图文,用户看到标题时不敢兴趣,就不会点开继续,因此不仅会失去隐藏在图文底部链接中的变现机会、更会失去来自客户的反馈

为什么选择早上6点?

在语音结尾重复关键字

罗胖的语音,原来关键字是融入在语音的任何地方的,后来他会在语音最末尾重复关键字。简单的修改,让用户在最后得到记忆强化,也是末因效应的一个应用,会促使用户键入关键字,和后台进行互动。

根据微信的规定,允许公众号联系在48小时有回复的用户。用户每天回复的简简单单2个字,后台便可以与这位用户适当互动。当然,罗辑思维的用户量如此之多,也许并没有时间回复客户。

图文的变迁

语音是“引”君入瓮,输入关键字后再次推送的图文信息就是捉用户的“瓮”。

  1. 多图文的第一条图文必须放最重要的信息;
  2. 图文内容不能太长,太长用户不易读到底部,而底部有购买链接——是必须让客户看到的;
  3. 一定有底部链接:其一,链接到可变现的产品上;其二,底部链接是否点开有后台统计——用户给出的第二个反馈数字(第一个反馈数字是听完语音回复关键字的用户数)
    变迁

卖什么?试试看

罗胖在罗辑思维上卖过月饼、卖过其它东西,但卖的最多,是书籍。这个品类和逻辑思维的知识社群“调性一致”,形成了协同。

60秒语音的瓶颈

什么时候变?销售额上不去之前。

积累了最够多的用户后,罗振宇按部就班要有自己的平台,要有自己的用户沉淀了。

对用户的理解和顺应

罗胖是传播高手,不是知识达人。他也不知道用户是什么样子、该卖什么产品,但他和他的团队找对平台——微信、善用技术——60秒语音,更形成了可证伪的反馈机制——能否达到效果用关键词回复数+原文链接点击量+购买数来体现,只有可证伪才有精益求精、不断逼近最优解。“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在发展初期,不要唯技术论,没有开发APP,不乱花钱,这对罗辑思维也非常重要。

但终究,要走到自己的APP上,后面再聊我旁观“得到”APP的思考。晚安~

陆莹
2017年11月1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