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7‖《怎样开会》
昨天虽然是周末,却忙了一天,已经连续三周没有休息了,昨天躺下就睡着了,忘记更文了,幸好一开始买了会员,还可以复活,哈哈!
今天继续抽空阅读和梳理第九讲内容。
第九讲:解决问题的会
1.问题乃是具有时代性的好东西
问题的实质:"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马克思)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的"缩减版"就是大家常见的八个字:"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或者翻译为另外8个字:"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关键词是"时代"——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总是能够打上时代标记的。
作者认为,问题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是事物发展必然伴随的外在特征。不仅如此,问题还是我们认识事物和改变事物的重要切口,又是我们推动事业、开展工作的支点和杠杆。
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我们都要把问题当成时代的最强音,当成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硬依据,通过发现、提出、研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推动时代一步走一步持续前进。
要熟悉一个理念,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按照这个思路推导也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工作,也就不需要开什么会议。干事创业要针对问题,召开会议要研究问题,问题的现实存在就是开会的主要缘由,就是会议的基本指向,就是行动的重要标的。
2.切实强化会议的问题导向
导向可以决定会议的方向和路径,可以决定是开个好会还是开个差会。
干工作就是要强化问题导向,如果缺少了这个导向,就会犯常识性错误,就会衍生形形色色的"四风"问题。开会最应该强化问题导向,却又特别容易忽视问题导向。为什么有些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因为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和言不由衷。
切实强化会议的问题导向,关乎领导者的政治品质和思想意识,关乎各级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抓工作的思路,也是开好会议的先决性条件。为此,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件事:
首先,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夯实会议的立足点。从实际出发的会议,必然要深入研究实际问题,尤其注重把真实情况搞清楚。
其次,要围绕问题展开,端正会议的风向标。会风正会风好的一个根本标志,就在于直面直击关系重大的问题。领导的讲话能精辟分析重要问题,并能提出破解难题的办法,与会者的发言就能讲实情说真话,并对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必然形成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导向。
再次,要聚焦问题实质,突出会议的主攻方向。问题导向不单纯是"问",还要有对问题的思索和判断。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会议要致力于解决问题。会议因问题的存在而必要,因问题的解决而有意义。
以问题为思考和研究的线索,重点在于搞清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到底为什么?应该怎么办?分析问题时要善于从最佳角度切入,在深层次和中心环节上发力,着眼现实状况和实际可能,打破常规与惯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议要想解决问题,先得正确提出问题,要准确界定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厘清问题的症结和头绪,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步一步逼近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总之,会议要跟着问题走,问题在哪里会议就开到哪里,解决问题的措施就产生在哪里,抓贯彻落实的精力就投向哪里。
3.拒绝假问题伪问题,发现和提出真问题
开会就是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五个渐进的环节足以构成会议的主要流程。开会不怕有问题,而是怕没有问题,怕没有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怕不清楚、不重视、不探讨问题。
会议组织者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提出真问题,在收集会议议题时要强化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应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真问题,把一些关系重大的问题梳理出来,并做好上会前的调研协调工作。
在会议上提出问题要有质量,别提那些低档次问题。提问题前一定要有研究思考,要善于提出精致精道的问题,提出有用的实质性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真问题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藏得比较深,不下真功夫它就会被一些表象所掩盖。因此,我们要动真格去发现和提出真问题,不要在枝叶问题上打转转,要在主干和根子问题上用心用力。
4.研究问题要有高度和深度
开会最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议题纠缠于细枝末节,讲话和发言对问题的实质把握得不准,讨论了半天形不成一致意见,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研究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不够,程式化表面化,视野短浅,思路狭窄。
一些会议也不是上来就提出要求干什么,许多情况下还是要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念讲明白,以避免认识不到位而舍本求末,造成研究问题的思维浅薄。
分析研究问题离不开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需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考量,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不能在一时一事上患得患失。有了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才能有研究问题的高度和深度,才能跳出部门的局限和区域的局限,避免仅从部门立场考虑问题,仅从区域视角观察问题,防止出现本位主义的弊端。
5.解决问题可以"三步走"
真正解决了问题,问题才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开会不能停留在提问题和议问题上,而是要把开会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通过开会解决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路径,大的路数上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准确判断问题的性质,也就是要给问题定性。一个问题提到会议上研究,不能急于敲定解决的办法,而是先要把问题的性质弄清楚。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决策性问题,还是执行性问题?这个人存在的问题是品质问题,还是能力水平问题?这个单位存在的问题是现实发生的问题,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如何判断和定性,考验着与会者对问题的了解程度有多深,考验着主持人对研究问题的把握精度有多高。问题的性质定准了,解决问题就不会犯判断性错误。
第二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握问题要素的相关性,弄清因果关系。解决问题要先把前因后果搞明白,既要着眼于结果治标,又要着眼于原因治本。
第三步,在问题的要害处开刀,不在问题的边边角角上打转转,而是要瞄准问题的顽疾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