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奇葩说》| 积极的拥抱变化与拥抱积极的变化
最近对于拥抱变化有了新的理解,“积极的拥抱变化与拥抱积极的变化”,
这两个短语看着有点绕,我用《奇葩说》的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看《奇葩说》| 积极的拥抱变化与拥抱积极的变化《奇葩说》的第六季发生了一件关于变化规则的事情。
在第三期中,按照正常流程,有8位辩手被淘汰离开舞台,但以马东为代表的导师们临时修改规则,把一位被淘汰的辩手小黑救回。
前几季的奇葩说我没仔细看过,但据说这种临时修改规则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
这样真的好吗?我认为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
我们先来看好处:
1、节目认为制造了冲突,有了关注话题,对一个娱乐节目来说,有关注就是成功;
想起此前《中餐厅》黄晓明“明学”的爆红,大概率节目组也有参与炒作。
2、挽回了小黑,未来节目效果可能比较好
小黑是个很有特点的辩手,狼人杀高级玩家,逻辑有一套,舞台表现力很强,同时也很骄傲,留在舞台会有意想不到的有意思事情发生,想必这也是导师选他的原因吧。
但坏处同样很大:
1、随意破坏规则,辩手也好、观众也好《奇葩说》的权威性必然下降;
2、埋下隐患,引发蝴蝶效应;
因为规则是延续的,第三期之后紧接着就是战队赛,由每个战队导师和队长去选择队友,由于小黑的复活,导致选人的时候很有实力的储殷教授尴尬的落单了,最后是让他自己选择一个战队加入。
而由于这个小插曲,直接爆出了很多负面的消息,比如辩手抱团、导师歧视、辩手之间的暗流涌动等等,我在微博和知乎大概看了下,有当事人直接的回应也有网友的猜测。
但总之负面消息居多,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矛盾的种子已经埋下,相信后续比赛里面还会有冲突。
我前面说的弊大于利其实也是辩证的看,我这个假设的基石是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上。
短期来看,从节目组出发,收益明显是大于风险的,委屈牺牲了储殷教授一人,奇葩说获得了大量讨论和关注,但长期来看对于品牌效应是负面影响很大的。
这也也看出奇葩说的赛制是不严谨的,按说工作有分工,马东是主持人角色,但他越线做了幕后编剧(或者策划)的职能,先斩后奏,在节目中自己做主就更改了规则,幕后工作人员们只能是接到这个通知并执行。
看似马东顺应导师和现场观众,但现场气氛被你烘托到那里了,别人没有理由不顺着你,观众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到这里,你应该也看出我的观点了,我其实是不赞同这样的变化的。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自己之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经历过自己不能左右的变化,也有自己可以控制的,对好的拥护,不好的勇于说不,我应该要更有原则一些,至少要去做些什么。
平时我是把“拥抱变化”挂在嘴边的,但经过反思之后,我觉得之前我是做到了“积极的拥抱变化”,但还是要有一些框框的,我希望后面可以是:
“拥抱积极的变化,拥抱有原则底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