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世界观是什么?
1
当我体会到“三观”的价值之后,竟然有了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那是2017年3月-4月的两个月时间。
之后,在我平静下来之后,开始不断验证这个三观体系,我用了整整8个月,校验了自己遇到的一切事物,竟然全部自圆其说。这期间,我翻看了《西方哲学史》、《大众哲学》、《理解马克思》、《世界观》等书籍,并跟一些基督教、佛教的伙伴交流了他们宗教的教义进行彼此论证,慢慢地明白了中学政治书上写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也最终确认了三观体系的价值。
我也就是在这个校验过程中,自己的认知维度获得了跃迁,理解事物、判断和决策的精准度都在快速突破原来的框架束缚,进入到全新的层次。与此同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理解力突然飞速地拉升、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发生了质的改变。
“三观”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网络用语了,比如三观不正、三观尽毁等等,很多人都知道三观的重要性,但是却无法说出自己的三观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想看,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被我莫名其妙地撞出了世界观,还因此形成了一套自洽的解释体系,因此提升了我的生产效率,回想起来就会觉得无比幸运。
8个月的践行,让我坚信一点,我必须要主张我的三观体系,才能够让那些真正期待和我一起成长,在一起、一辈子的伙伴获得内心的坚定感。所以,我要从三观体系开始书写文章,将我的各类体系的源头进行详细的呈现,以便于伙伴们学习和使用。
在“三观体系-世界观”这个文章系列里,我要澄清这些关键要点:
-
世界观究竟是什么?
-
世界观的特点是什么?
-
没有世界观会出现哪些问题?
-
世界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
我的世界观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
-
我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
-
如何更新你的世界观?
-
我的世界观的相关推论和应用是什么?
本文先把第一个问题解释清楚:世界观究竟是什么?
2
先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理解,所谓的“世界观”,其实是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如果未来要引用这个概念,就必须对其进行界定,那么,这里必须解释细节的两个概念:世界是什么?观点和看法是什么?
先来说“世界” 。这是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事物、所有存在。
它的历史大约是这样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非常粗糙,大约就是自己和外部的天与地(地,也是个广义词,指地面上存在的)。当时,我们理解的世界大约就是简单的天在上、地在下吧,人要和地面上的小动物形成生态好好活下去。慢慢地,随着大脑容量的增加、知识经验的积累、沟通的持续发酵,文化符号开始出现,河图啊、无字天书啊、八卦五行啊,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了。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逐渐形成文化符号下的认知共同体,比如一群人信佛教、一群人信基督、一群人信喜马拉雅的高山、一群人信天上飞过的大鸟、一群人信生殖器、一群人信自我修行……不管你信什么,都被某一类文化符号所影响,一直到今天。我曾经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请查看:《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你是如何看待它》。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世界”的演化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们只能分清楚自己和外部,这就形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是哲学里常常谈到的:“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世界两个部分”的意思。之后呢,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主观世界也由自己的思维所表示。
说到这里,可以做一下小结,所谓的“世界”就是指一切。
3
下面再看观点和看法。
这两个词都蛮有趣的,我们分别来看:
-
观点。如果有一个事物,你看它的时候有一个切入点,让你从这个点看进去,这就是观点表面拆解的意思。
-
看法。法是佛教用语,本身表达的是途径之意,比如万千法门。看法,就是看待事情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你看,这两个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片面,都只是在表达从局部获得的认知。因此,如果说“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局部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解释就值得推敲了。
那么,我们必须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来重新定义这个“观”字。我尝试着用“元假设”来重新定义“观”字, 元假设是“假设的假设”,指一切假设的前提假设 。转化成我们的习惯用语,元假设表示的是:“一切假设的前提假设是这样的:……”。
扩展:元假设表达了“X 是 Y”的一个论述,这是一个系统映射,将X系统映射到了Y系统。通常映射关系是为了用更加本质或者更加高效的方式去理解,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转化。比如玫瑰花是花,就可以用花的属性来理解玫瑰花了;再比如说因果关系是系统的输入、系统和输出的关系,就可以用系统理论来分析结构化原因了,这种系统映射关系,可以大幅度加速理论知识的迁移、理解的效率并加深心理表征的程度。
综上所述,世界观是对一切存在(自然界、社会、思维)的元假设,是对“复杂存在”进行本质化、概括化(高维抽象)映射的简化描述。
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论述来验证上述定义的有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应,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4
很多人就是不爱看理论,毕竟,它更容易让人认知紧张。系统1的控制能力太强了,直接封印了他们的觉察、反思、理性,宁可呆在原始的状态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稍微动用点心智力量去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
就算不爱看真理,我还是要用这套话语体系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解释世界观,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你之所以要按照某一种样子解释世界,背后的第一假设。
糟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关键词:解释。
我有个疑惑,这个词很难么?为什么近几个月来,很多人问我:“老师,「解释」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解释的本质是澄清。解释,就是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假设)进行澄清的过程和结果。 举个例子:“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地面湿了?”,这个解释的可能是:下雨了、水洒了之类的。
解释的层次有不同,小到一个具体现象(比如说水洒地面湿)、大到雾霾和城市拥堵、创业和投融资、再大到社会运作的原理,都是要解释的。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的解释各不相同,而这个不同,就是来自于不同的世界观。
我们还是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吧,就拿“年度目标制定”来说吧:
-
A人群的解释 :年目标是什么东西,计划不如变化快,你能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啊,你去搞什么年目标啊,闲的吧?
-
B人群的解释 :年目标要持续做啊,你要不断地尝试,才能知道它的价值啊!
-
C人群的解释 :年目标是对未来的整体规划,你要考虑清楚你有什么、你是谁、你擅长啥等等,再形成一个系列的规划。
-
我的解释 :年目标是对中长期发展决策依据的主动性复盘和调整,是在价值思维导向下对决策原则进行积极干预的有效操作。
不同的解释有着不同的解释效率(关于解释效率,将在未来的解释系统的相关文章中进行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解释,一定会受到自己世界观的影响。
有的人从未想过世界观,有人听说过但是想不明白就放弃了,也有的人放弃短期收益,用较长时间去校验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世界观,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释效率。(世界观和解释系统之间是相互补益、调整的关系,我将在后续的世界观的价值部分展开论述)
5
再把定义拿出来:“世界观是对一切存在的元假设(这是第一次的系统映射定义),是对“复杂存在”进行本质化、概括化映射的简化描述。”
看里面的黑体字,世界观不仅仅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是本质化、概括化的最源头的假设。类似于基督教,整个圣经的逻辑推导之所以可以通畅的前提是你要相信上帝的存在,而尼采杀死上帝之后,基督教的逻辑也就不再自洽了(但是,这并不影响绝大部分教徒们的信仰,毕竟,信仰是不用讲逻辑的)。
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很多人之所以弄不清楚自己的世界观是什么,原因也很简单:世界观抽象化、本质化、概括化的维度实在是太高了,很多人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比如说解释一下“自然界”中天下雨地面会湿的问题、解释一下“思维”里自己为什么很拖延、成长很慢等等,无法对整个领域(自然、社会、思维)进行综合性的解释(解释A、B、C),就更别提对解释(解释A、B、C)进行通用化解释(图片第二层的“解释(假设)”),还要找寻背后的元假设了。
说到这里,不禁感慨,很多人提到过的“人和人在认知上的差距大于物种的差距”这句话是对的,很多人还深陷在一个个的细节之中,而另外一部分人借助先贤、高手的顶级认知实现跃迁,借助科学和科技的发展更精准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这种差距还会越来越大,人们也必然被划分到不同的层级之中。
感慨之后回到主题,再对世界观进行最后一部分的描述。 世界观还是一种信念,表示它不仅存在在你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你会坚信它就是这样,在解释各种现象时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有很多人参考了别人的世界观,虽然知晓了,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有效地调用并解释自己面对的情况,那这个世界观,还不是自己的世界观。
好了,关于世界观是什么就说到这里,最终总结一下本文要点:
-
世界观是对一切存在的元假设;
-
世界观是对复杂存在进行本质化、概括化的简化描述;
-
世界观是你之所以要按照某一种方式解释现象的第一假设;
-
世界观是你的信念体系的一部分。
最后,来个问题,你是否有自己的世界观?如果没有的话,请为自己预设一个世界观,它可能是什么呢?请大胆地留言吧,不用担心会犯错,世界观本来就是一个假设,你也可以假设一个啊,这是构建世界观的第一步。
昨日的重启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后台竟然有近300条留言,我只能精选其中的100条上墙。如果要跟公众号的伙伴,请你每天6:30准时打开查看即可,我会确保在这个时候更新的。
另外,今天有年目标课程的结课仪式,欢迎你到现场来看,晚上八点,YY频道41859800,一起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