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关系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枷锁,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关系。
各种各样的关系,在我们出生之后就包围着我们。
我们在关系中塑造自我,在关系中感受意义。
即便盖上了棺材,我们的关系也并未消失。
关系在我们的人生中,无疑扮演着意义非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在关系的分类中,有一个极其简单的分类方法。一种叫“损耗型关系”,另一种叫“滋养型关系”。关系不可避免,但是损耗型关系却可以避免。
《生活中的关系学》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怎样避免这种损耗型关系,建立和维护好“滋养型关系”的方法。
在书中,作者就具体谈了怎样处理生活中,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交流问题,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问题。
比如,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怎样给老板提加薪的问题”,要做到艺术而又直击要害。比如,当老板看到了你的业绩,很满意地对你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这时候,你要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抓住时机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呢?书中的小伙子是这样做的,小伙子说道:“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这句话可以说既足够直接,又不失风度。最后,果然老板给了他加了工资。
我们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作者在叙述这个道理时,用到一个比喻说:
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一样的话两样说,这绝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门艺术。而问话恰是这门艺术的最好体现。问话更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就等于取得了主动权,相反如果问得过于直白不仅很容易遭到拒绝,而且还会处于被动的趋势。因此说话提问的方式是否有技巧,有时会决定一个人做事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是一件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么说太生硬了,我们来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一个教士,在做礼拜时,烟瘾发了,特别想抽烟。这时你怎么和你上司说。
一般人会说,我能在祈祷时抽烟吗?
这种情况,老板肯定不会同意了。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语序,问我能在抽烟时祈祷吗?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同样的一个意思,但是仅仅是因为语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这就是表达的艺术。
当你需要向别人传达坏消息时,如何才能让对方感觉好受一些,受到的冲击没有那么大呢?
这时候,我们可以在前面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比如,老师对成绩退步的学生传达他成绩下降了,可以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这样的方式,也更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只是传递事实的话,机器也办得到。
当我们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可以用“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的句式,先加以肯定再修正。因为这样做事在先满足了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再修正提高。不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在与人交往的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十全十美的人,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如果你想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提问要讲究方式,才能提高提问水平。话题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对方乐于答话,应该挑他擅长的来说,这样他才会对你的提问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