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历史有意思读书

穆宗时期遇通货紧缩,施行用实物缴税的仁政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传统经典学习笔记

穆宗即位不久,遇到了通货紧缩的难题。

这个难题的表现就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少了,

而历经战乱之后经济逐步复苏,物品逐渐丰富。

因此,就表现出“钱日重,物日轻”,商品价格下跌,用少量的钱就能买大量东西,钱的实际购买力大大提高。

当时采取的征税方法是:两税法。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租庸调制️征税是以谷物、布匹等实物征收为主。

而两税法则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

因此,随着钱越来越贵,老百姓用金钱缴税,则无形中老百姓的实际税负大大提高了。

资治通鉴说,“民所输三倍其初”。

于是,唐穆宗召集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改革相应税收方式。

从这点可以看出,尽管唐穆宗个人生活上较为奢靡,喜欢吃喝玩乐,也不太尊重他的父亲。

但仅从他考虑老百姓负担太重这一点,就可以说他还是个把老百姓看的比较重的帝王。

自定两税法以来,钱日重,物日轻,民所输三倍其初,诏百官议革其弊。

户部尚书杨于陵分析问题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因为钱流通速度太慢,官府征收百姓手中的税钱,留在国库中了。

钱者所以权百货,留迁有无,所宜流散,不应蓄聚。今税百姓钱藏之公府。

二是因为发行量太少。

又,开元中天下铸钱七十馀炉,岁入百万,今才十馀炉,岁入十五万,又积于商贾之室及流入四夷。

另外,开元时期全国铸钱七十多炉,每年收入一百万缗;而现在铸钱十几炉,每年收入才十五万缗。这些钱又大多集中于商人,以及夷狄的手中。

三、贸易增加带来钱的需求量增加了

大历年以前,淄青、太原、魏博商品交易兼用钱和铅、铁,岭南则兼用金、银、丹砂、象牙,现在,都统一用钱。

又,大历以前淄青、太原、魏博贸易杂用铅铁,岭南杂用金、银、丹砂、象齿,今一用钱。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发行量少了,流通速度慢了,同时需求又多了。因此,钱就越来越贵。

要解决就要对症下药。

包括:首先就要改变用钱纳税的方式,改为用谷物和布料纳税,也就是恢复租庸调时候的方法。

一来可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二来可以加速货币流通速度。

其次,要发行更多货币,多铸造一些钱。同时,禁止禁止蓄积以及钱流出塞外。

如此,则钱焉得不重,物焉得不轻!今宜使天下输税课者皆用谷、帛,广铸钱而禁滞积及出塞者,则钱日滋矣。

  朝廷采纳杨於陵的建议,下令以后两税都交纳布、丝和丝棉;惟独盐、酒专卖仍然用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