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经和三教的关系
经
经者,常也。古人观点:所谓“经”,就是永恒真理,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恒久之至道”。既是永恒真理,即颠扑不破,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刘勰称之为“不刊之鸿教”(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就叫“经”。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易经
易经,万经之首,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所有东西发源点。
阴阳
阴---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
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阳
道教---阴
佛教---阴
三教创始人是怎样做的
儒教创始人孔子,显然是个无常师的人,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是跨学科的,他的儒教也是广大精微的,只是在他个人的喜好与观点上做了取舍,然后形成了经典供后世百代学习参考。如果后人真的学习先生的经典,哪首先得学习先生的包容万物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增益,要是一上来就崇拜其中某一点,很可能就会止步不前。
道教,可以说没有具体的创始人,但是他是一大帮古人在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中提取的,符合某一类人的观点,同样也是相对片面的,要想有所突破的话,还是得包容万象的好。
佛教,这里只说中国的佛教,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更精确来讲是禅,禅有生活禅、研究禅、坐禅等,也越来越细分了,本意是说适合自己的就行,最终万法归一,殊途同归,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可是他还是容不下儒教与道具,难道他们不是其中一法吗?所以终归还是狭隘片面的。
三教归易
易经,讲的是阴阳变化,三教都是之强调某一方面,要么阳要么阴,做不到大统一而且相对来讲比较片面,片面就容易产生偏见,由此通过三教之一来追求真理或者解脱都容易误入歧途,都容易陷入对枝叶的执着。
只有三教合一才能完成整合,能够对恒久之至道完整的理解,不至于支离破粹。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至道也是一样,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整体,后来为了便于分析便于学习,越分越细,越来越支离破粹,虽然丰富了多样性,但是研究时要是止步于某一个方向或领域就以为找到了真理哪就无法获得全面的认知,最终不能圆满完整。
所以这里讲三教归一,这里一说易只是文字上的代号,其思想就是整合为一个整体,把一个个扇形形成一个圆,然后把这个圆旋转起来,动态中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