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自我评论3
12月11日 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读后感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本书和我以前看的写作课也非常不同,让我在写作中一直糊涂的地方更加明确一些。
一是对写作祛魅。作者认为写作并不是一种天赋,是通过训练可以获得的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利用冰山之上有限的显意识来调动冰山之下强大的潜意识。
二是对写作内容进行选择。以前我在写作中完全凭知觉写,对很多地方拿捏不准,作者强调艺术就是选择,如果有些内容跟塑造人物或者推进情节没有作用,就可以舍弃。
三是有效的写作训练。作者强调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转化练习。在写作中,不但要有从抽象到具体的发散能力,还要有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只有不断进行这样的练习,才能在写作中如鱼得水。
回想起来,我的日更内容大多是在做这样的联系,其中从具体的抽象的练习更多些,大多是通过对一种现象或景物的观察和描写,抒发一种情感或是得出一个结论。但是从抽象到具体的练习比较少,这需要寻找准确的例子,调用自己以往的积累储备,不容易做到。今后还是要多细心观察生活,多积累具体案例,在写作中才能自由转换。
四是小说写作思路。在小说写作中,我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算哪,但作者的方法是想清楚整个小说走向之后,从结果倒退情节,再找出具体例子来填充内容,展示小说每一部分的情节。
这种写作方法的逻辑性很强,和我完全不一样,我可以取长补短,第一遍写完后,在修改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12月12日 西游记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的结构挺不错,开头是小时候对西游记电视剧的回忆,与现在的电影相对比,发现这区别在于过去没文化和现在有文化的区别,随后讲述了对这本书的感受。
首先,西游记也遵循小说创作原则。这本书是删减版,细节和人物心理描写不够,但情节冲突的力量还是很强烈,每一集每一个劫难都是必然的冲突、真正的冲突。
其次,整体上西天取经的这个故事很像康熙微服私访记,两者中主角团发现案件、调查案情、解决案情的方法如出一辙。
第三,取经团的取经历程又像基层公务员选拔。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历经重重磨难,了解世间百态,打破了自己对社会的固有认知,改变固有的理念,对佛法的信念更加笃定,最终修成了正果。公务员通过基层工作经验,了解了社会生态,知道了该怎么解决实际问题,对党的信仰更加笃定,才能委以重任。
所以取经过程不只是表面的打打杀杀,还有社会现实,反映了历代官场的生态真相,所以才能这么深入人心吧。
12月13日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这本书这么薄,却如此畅销,让如此多的人们产生共鸣,一方面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好、最极致的样子,另外一方面它让我们看到维特身上的脆弱也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困惑不已的样子。维特的书中面临的困惑和苦恼,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和苦恼,包括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爱情中遭受的两难,实际上每个人也都会遇到。但他性格过于极端,最后走向了毁灭。
艺术家就是要把自身的脆弱展示给人看,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的这种毁灭性的展示。本质上,维特的自我毁灭源于自身的性格和认识缺陷,导致他没有足够的心智应对人生中的这些失败,但他本该还有出路。
若是他更有智慧或者有人能够给他适当的引导,让他换一种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方式,也许他就不会走向灭亡。
12月14日 ,雪化了是…
这篇文章对比了雪化了是水和雪化了是春天这两种答案,通过对比两种答案之间的不同,借以说明文字表达在准确性和艺术性两个层面的不同,从而提出一种观点,算是议论文。
第1个答案是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科学常识的运用能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具体场景。2 个答案体现了学生对文字艺术性的探索,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宏大盛景,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之情,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当然要求文字的准确,但在准确性的基础上,若是能够兼顾艺术性,那就更好,起码而应该排斥和拒绝。
12月17日 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书摘3
每本关于写作的书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写作方法,但这本书的方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对我的影响很大。看完书之后印象比较浅,所以做了书摘,希望长长久久地记住这些内容,便于以后查阅。
希望在今后的小说写作中,第1遍凭着感觉写完,回头再对照这本书中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修改,期待未来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呈现。
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