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2020-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每沐倾心

这两天偶然读了李尚龙老师的新书

《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

随手做了一些笔记摘要……

其中是一篇《三十岁前,一定要坚持的几件事》

整理出来供参考与反思。

1.别丧

怕形成习惯,而这种坏的习惯一旦形成,改则难。

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刻。

从学生时代以来,我一直都是自我驱动力很强的人,也积极乐观,训练自己正向思考,刻意练习接近优秀的人儿,远离负面言论与消息。

可是,非常显然的是,越长大,与社会接轨,经历工作、婚姻、育儿、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的衰老等事件,我也终于有了愁眉不展的片刻。

每当这种感觉来袭,我便像是一个侦探,去觉察,去让自己尽力从情绪的漩涡中脱离出来。

当然去年的我也有崩不住的无数个瞬间,每每与那个小我继续纠缠的时候,同时我也不愿主动跳出来的时候,我的先生总在旁边温馨提示我一下,然后我便秒懂,打住,收回!

于我来说,每每情绪不对劲的时候,那一定是我把阅读给落下了,每次让我静下来带我走出小我的那个空间的,便是书籍。

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被疗愈的,但就是舒服了。

越长大,繁琐的事项越来越多,创造自我空间的机会越来越少,保持正向能量越需要刻意练习。

在我看来,25+的人,每天能活力四射、朝气蓬勃,那便是是强大内在的外在展现,她便是能手握幸福的人。

2.多读书

永远不要连续三天不读书,否则人会容易变得很笨很笨的。现在流行听书,但别忘了,读书不仅能吸收知识,还有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功能。所以,读书远比听书更有收获。读书,是自己和自己的交流,是自己和作者的交流。外出时,包里书本随身带,插空翻两页,翻着翻着,就读完了一本书。对女孩子来说,健身很重要,但健脑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决定他价值观的,就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而读书能让你独善其身,能让你找到那些跨越时间空间的牛人,和他们进行灵魂交流。读书不是发圈炫耀而是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见字如面。

我终于明白,为啥我自然而然丢掉了我持续了两年多的听书,都让我来不及是弄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听书听完了就像是过眼云烟般消失在我的脑海里,很少有深入人心的思想或者理念留存于我的脑海。

原来,我随性地坚持纸质阅读的本能选择,让我明白了,我陶醉的也许不总是阅读里多么高深的内容与深层的认知,或许是通过阅读让我的一颗心静下来的那份自如与自知。

随身带本书,是学生时代就有的微习惯。但是也是一路走走停停,走走丢丢,现在上班路上、公交车上有空闲就随手翻翻,有灵感的地方就马上记录下来,显然比以往硬性规定自己一定要看到多少页的执念要轻松了许多、从容了许多,也许是长期的习惯的结果,就更随心了些。

读书是好的,读好书是我们始终如一的选择。

到如今,你问我阅读到底带给了我怎样的变化?

这个问题,我模拟思考了很久,我坦言我给不了确切的现实的答案。

我只知道我的灵魂不孤单,那里一片丰盈,草长莺飞。

我只知道脑袋浆糊的时候,去翻翻书就会有希望,有诗酒年华。

我只知道我依然享受独处的阅读时光,那是与自己心灵赴约。

我只知道我不习惯前因后果地解释生活的琐碎,即使被误解,选择默默用心打磨自己,心灵相犀的灵魂无需那样的言语。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相合的人并不一定要在一起”。这句话丢在任何场合、任何关系里都非常适用,需细细品味。

我只知道我变了些,不咋咋呼呼了,不管见了谁就吧啦个不停,我开始在换个视角看待问题、看待人生。

但如若我依然乐此不疲对那个人“吧啦不停”,那一定是我信赖的可爱的人儿。

3.运动

运动改造大脑,让自己越来越清醒、聪慧;饮食上,少糖少主食少油。除此之外坚持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二十多岁时积累的身体素质,都是为三十岁时更好的创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小时候,印象里的妈妈爱喝酒,婚宴的酒桌上会喝得醉醺醺的,回到家就是一顿吐一顿呕,残局就是幼小的我来收拾;初中以后,妈妈腰间盘突出住院了一阵子,那阵子我一人照顾妈妈,亲眼看到妈妈卧床不起的痛苦。

因为太小在医院看到人们生病的状态,医院在我的心里是没那么友好的,心理上也有些惧怕医院这样的场所。

加之,从小在父母的培养下,身体力行了不少的家庭劳动,从印象里的七八岁到十八九岁。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家庭劳动于我是益大于弊的,它磨练了我的心智,至少通过劳动获得了坚韧的品质。这一点在我的人生岁月里显得愈加明显。

大学以后因为家庭劳动非常少了,便慢慢有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尝试和选择性坚持了一些运动项目至今。

坚持,是我在运动上最好的诠释。

从小到大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蓦然回首,却从未停歇。

“生命在于运动”便不知不觉成了我的运动理念,则没办法去达成韩雪所践行的“生命在于静止”的人生运动理念了。

我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近期值得一提的是,前阵子带动了先生跑步,这阵子带动了婆婆一起运动……任何的伟大是从点滴开始的。

4.定期给父母打电话

尤其是远行的年轻人,要多了解父母的生活作息和他们的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二十多岁时,趁着父母身体还算好,抓紧奋斗。多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帮助他们熟悉互联网世界的生活模式,比如教他们实用在线支付、外卖、视频等软件。越长大越害怕在深夜接到父母的电话。

在我父母的这一块,我真是一言难尽。

我没有做到陪伴他们安心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因为他们迈入晚年的时候,我经历了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还有现在毕业三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说起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我从大学开始便有了这样的恐惧,大学四年是爸爸身体欠佳的四年,也是与家里电话联系非常密切的四年。

如今,已经切实在我身上验证了那句“父母衰老的速度真的远远大于我成长的速度”。

2015年在点亮的墙壁上看到这句话,震惊了我的认知,我告诉自己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疯狂吸收来自那里的能量与知识。

如今,我的想法没有如我所预期的去实现,双亲已经老得不像话,也是我今年显得异常焦虑连自己都没办法解开的所在。

总鼓励自己,轻装上阵,别负重太多。

但好在,公婆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给了我们缓冲和前进的时间。

5.每年至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无论你有没有钱,每年都应该努力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出不了国可以出省,出不了省至少要走出自己的城市和村庄。要努力从穷游变成富游,要在路上思考、寻找、发问。见识比知识重要,跨出舒适区,外面的世界更大。如果实在去不了,也别忘了,书里也有远方。

远行,也是独处非常好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走出自己熟悉的地方,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方式。

去看那些更多元的存在方式,更丰富的生命表现形式。

更去看看那个远行的自己的存在。

我也喜欢远行,特别是没有一个人认识我的地方,喜欢将自己容纳入大自然当中,去冥想,去感知当下。

今年返回长沙后就独自一人去了一趟衡山,斜风细雨,烟雾缭绕,是一场静心之旅。

人生若能有返璞归真的境界,那是多么好!

6.存一点钱

工资的20%定存积累成自己的安全感,工资的20%用来投资学习,黄金年龄,去创造去打拼。二十多岁的时候,投资自己才是最聪明的回报。

适当存钱只需要做两件事:提高收入,限制欲望。

前者要从提升能力开始,后者要从自我控制开始。

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这是我特别需要修炼的地方。

毕竟,有了经济基础,做事不怕,遇事不慌,成事不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