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识字,75岁成作家,她把人生活成了一个传奇
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有的人25岁已经死去,75岁才埋。
75岁,不是身埋在土里,就是灵魂被埋在土里,只剩一个皮囊,苦熬岁月。
75岁仿佛只能坐吃等死的年纪,但偏有人能在这最后的岁月过得活色生香。
摩西奶奶,前半生是平淡无奇的农场村妇,却在76岁的时候,拿起画笔,画出1600多幅作品,震惊艺术界。
但也有一位中国版的摩西奶奶,不,比摩西奶奶还要摩西奶奶,60岁开始识字,76岁出书,而且一年一本,作品备受好评,80岁开始学画画,而且画得灵动有趣...
人生,你若不推开那扇门,你便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活得如此丰盈,一如姜淑梅奶奶。
1越打击,越勇敢
姜姜淑梅的女儿,对大器晚成的母亲如此评价:
“我娘就像一棵开花的树,
春天没开,夏天没开,
秋天开了,突然就满树都开了。
像“茶梅”一样。”
姜淑梅60岁识字,75岁动笔,76岁出书,78岁加入作协,至今已经出版5本书,而且本本精品。
没有人料到,这样一个一辈子活得卑微又善良的姜淑梅,会在人生的尾巴上逆风翻盘。
要知道,从前的姜淑梅,没有念过一天书,大字不识一个。
当她信誓旦旦地说要写作,除了支持她的大女儿,其余人只当她胡言乱语。
二女儿嬉笑说:写吧,东边茅楼没纸了。
年过半百的大儿子戏谑:妈呀,你要能发表文章,胡锦涛就来接见你。
姜淑梅不服气,硬是一笔一划,歪歪扭扭,把自己一肚子的故事,倒了出来,没想到越写越起劲,越写越找出感觉来了。
从农妇到作家,姜淑梅的人生是大写的逆袭。
没有人可以定义人生的可能,你不去试,有些精彩只会霉烂到地底,再也没有冒出的机会。
姜淑梅也没料到,这玩儿似的坚持,看似不可能的事,却因为姜淑梅的固执和坚持,开花结果
姜淑梅成了作家,而且是名作家。
2从来没有最晚的开始
根是苦菜花,姜淑梅奶奶的一生,是从根到芯的苦。
姜淑梅是山东人,生于1937年,历经战乱困厄,闯关东落户到东北安化,做了20多年的家属工,生养了6个儿女。
60岁以前的生活,苦苦甜甜,波澜不惊,平淡而有琐碎。
直到一场车祸,打破了所有的平静和幸福。
1996年,老两口乘车回老家遭遇车祸,老先生当场死亡。
携手四十余年的老伴惨死眼前,姜淑梅的魂儿几乎被抽掉了一半。
那些日子,家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淑梅的身上,怕她扛不住,就此垮掉。
所有的人嘘寒问暖,曾经不体贴的儿子,也会在一天工作结束之后,赶远路回母亲家,到姜淑梅的床头坐坐,陪他说说话。
“老太太,坚强着呢!”家里人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表面上刚强,但是心底爱人猝然离世的血窟窿依然在,姜淑梅开始夜夜难眠,安眠药的剂量越加越大。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身为作家的女儿,决意让母亲识字读书。
姜淑梅跟着女儿识字,写字。
她跟着戏曲缓慢滚动的字幕默默跟读识记,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师。
她还自创快板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遇见不会的就记在生字本上,查字典,请教老师,60多岁的人,弯下身段,谦逊地像个刚上学的孩子。
她一笔一画地写,颤抖的手,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像锯齿一般,但这并不妨碍她识字学字的乐趣。
人生从来没有最晚的开始,只要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哪怕已经60岁。
3老天总会奖励死磕的人
姜淑梅的识字水平不断提升,从基础的图画版,到文字版的《一千零一夜》,再到最后能毫不费力地看矛盾文学奖作品。
读到山东老乡莫言的作品,姜淑梅兴奋地说:这样的作品,俺也能写....
一生饱经忧患,姜淑梅肚子里装了无数的故事。
大女儿劝她写:“你就试着写吧,不写就可惜了你一肚子的故事”。
姜淑梅满是怯意:我是个坐吃等死的人,能识字看书已是谢天谢地,有文化的人都有不会写作的,何况我呢?
在女儿的鼓励下,姜淑梅开始着手,把脑子里的故事,听来的,看来的,一点点流于笔端。
70多岁的人,拿笔就有些哆哆嗦嗦,更不要说写文章,写小说。但她不服输,倔强地一笔一笔认真地写着,女儿说不合格,她就拿回去重写,遇到不会的字,就拼成拼音,或空着,女儿把它补缀完整,并且把生字誊抄在一本软皮本上,供母亲翻阅。
姜淑梅悟性高,学得也快,那本生字本都被她翻得打卷儿。
姜淑梅的写作总是被生活的琐事打断,女儿坐月子需要她伺候,表弟杂货店需要她帮忙,各种各样的琐事侵袭,她也一直没有丢弃写作。
姜淑梅常常在凌晨的时候爬起来写字,那时她的脑子最清醒,写完了,又悄悄地折回床上。
姜淑梅用不惯书桌,她就着空果箱,沙发垫就写起来,虽然一天有时写不了多少字,但她从不间断。
姜淑梅75岁才开始动笔,一年的时间,不间断地写,一部《乱时候穷时候》的初稿就完成了。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热情,有了死磕的执着,时间总会回馈他的。
姜淑梅也等来了她意想不到的回馈。
4不骄不躁,不停成长
女儿把老母亲的文字,誊录在博客上,竟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其中一篇文章被推荐到《读库》还获得了3000元的稿费。
自此之后,姜淑梅越写越起劲。
“种种苦难和不幸,像娘无意间丢在地里的种子,如今他们长成大豆高粱,谷子玉米。娘有了自己的秋天,今天割一捆而大豆,明天掰几穗玉米,不慌不忙,权当娱乐。”
受过的伤,长成疤,开出美丽的花。
那些苦难,变成了姜淑梅文字的滋养。
她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将那个时代的苦难,委屈,眼泪与微笑,娓娓道来,不肆渲染,不动声色却看得人心头一沉。
点天灯,闹土匪,奸淫掳掠,厚实的土地上长满了苦难,是非,还有不屈的人们。
她不急不慌的文字,仿佛是一个老奶奶跟你讲故事似的,起承转合间就勾了孩子们的魂儿。
《乱时候,穷时候》一问世就备受好评,姜淑梅这个名字,也成了一个传奇。
把经历当素材,会掏空一个作家。有人断言,姜淑梅的创作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不成想,76岁的姜淑梅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每年一本,而且本本成绩不俗,78岁竟然成功加入了作家协会。
姜淑梅不仅写自己的故事,而且善于打捞别人的故事。
她与陌生人聊天,广场,车站,三言两语与人热络,就开始挖故事。
她去农村走访,与老人交流,把那些尘封的,被忘记的历史,擦亮,变成文字,呈现给读者。
七十多岁,很多往事被冲淡,但是通过写字,那些历史一点点被填补,被复活,活在她的文字里。
讲述出生地风土人情的《苦菜花》,民间故事集子《长脖子女人》,人生回顾《俺男人》相继出版。
当你走心写作,文字会变成一种救赎。写《俺男人》时,回首往事,想起挨饿的经历,想起男人的暖男人的死,姜淑梅会难受到写不下,写写停停,用了十几天才完成相关部分。
书本完结的那一刻也是她彻底放下的一刻。
从此之后,心无蒺藜,只剩下热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的姜淑梅,画画,写作,弹电子琴,唱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人老心不老,姜淑梅说,自己会一直写,写到90岁。
5朴素的人生态度
姜淑梅前半生卑微平淡毫无存在感,老了老了,却愈发传奇,愈显气质。
一切改变从那场车祸开始。
当老伴儿去世时, 姜淑梅没有让自己一直陷在深深的痛苦和绝望里,而是通过识字读书,来驱除内心的苦闷。
她60岁识字读书,75岁才开始写文。从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到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
哪怕不会什么成语典故,哪怕写得不好撕了重写,她也一直默默坚持。
70多岁,她还一直保持着谦虚学习的心态,与陌生人聊天,给自己提供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即使开始得晚又怎样?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我们做事的理由。
比起35岁就认为已经老了,学不会任何东西的唐山路桥收费站大姐,姜淑梅从不服老。
不管生活多艰难,她从不自暴自弃,而是坚持用读书、写作、画画的方法来让自己活得更多姿多彩。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戈埃罗曾这么写道:当我真心追寻着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如果我当初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我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不开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多精彩。
如果你也有写作的梦想,那就开始写吧,哪怕你现在已经30岁;
如果你想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你现在已经40岁;
如果你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个画家,那就从简单的简笔画开始练习吧,哪怕你现在已经50岁......
人一旦有了热情, 才真正找到生活的乐趣。
愿你我都能像姜淑梅一样,永远不放弃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