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我们来聊聊教育这件事婚姻育儿教育

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我做了什么?

2016-08-31  本文已影响377人  VK在上海

伟博4月13日入幼儿园。从2岁时对幼儿园的期待,到3岁时抗拒幼儿园,再到3岁5个月入园时的小情绪,以及入园之后的很快适应,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我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

伟博还在2岁的时候,对幼儿园很向往,看到背着书包的小朋友他就很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上幼儿园。”我们和他一起挑选了一个小书包,并且一起读过一些和幼儿园相关的绘本,比如《我爱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小阿力的大学校》、《魔法亲亲》、《我不要去幼儿园》以及汤姆系列《汤姆上幼儿园》等等。其中《汤姆上幼儿园》对我的触动很大。它让我知道了原来几乎每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经历分离焦虑,他们会以某个“恰当”的理由表示他们不能上学了,他们会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哭,他们可能会害怕明天上幼儿园,他们太难和妈妈分开了。然而,后来他们还在幼儿园安慰别的小朋友,而且,盼着明天快点儿到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原来,虽然孩子会有分离焦虑,但是很快地,他们会收获友谊,收获快乐,也会爱上幼儿园。这本绘本,让我放下了焦虑,相信孩子。这本绘本,伟博也喜欢读,经常要求读好几遍。当妈妈和孩子都会幼儿园的生活有了心理预期,就更有安全感,也有希望。

我们一起去看了几家幼儿园,通过对伟博的观察,以及他自己的想法,我们确定了一家和自己的育儿理念一致的幼儿园。后来,我又带着伟博去这家幼儿园玩了几次,让他熟悉这里的环境。我和伟博一起为他入园准备床单枕头被子等生活用品。我们都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通过绘本和游戏的方式“提前告知”,让孩子和家长都有安全感,是缓解分离焦虑一个很有帮助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物品,也会让孩子对即将展开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

“我就是不想去幼儿园。”

到了2014年8月底,伟博2岁10个月,是我们原计划送他入园的日子,也是准备迎接弟弟小树诞生的日子。但是伟博表示,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可能他感受到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个尚未出生的小宝宝身上,所以他变得黏人,并且明确地表示他“就是不想去幼儿园”。我们没有强行送他入园,而是等他自己准备好。

弟弟小树出生之后的一个多月,是我们家挑战最多的一个月。(这些挑战包括伟博不让妈妈抱弟弟,不许妈妈给弟弟喂奶,故意制造噪音等等,这些多子女养育的挑战以及怎样化解冲突,我在另外的文章比如《弟弟来了》《愿手足不只情深》《爱他,如他所是》等都里有提及。)我们尽可能地陪伴伟博,和他一起做游戏,亲子共读,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让他确信我们是永远爱他的,即便是弟弟到来,我们对他的爱也一分没有减少。

4月初,我准备了一个蛋糕和蜡烛,作为“伟博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的一个仪式。这是一个成长的仪式。这个仪式,是在提醒我和孩子,我们的人生在面对一些转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转变。

这个仪式之后的周一,我们带着行李,和一颗期待的心,进入幼儿园的新生活了。

在家里高质量的陪伴。接纳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并且有一个仪式。这些都能够为孩子顺利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妈妈,我想你就在幼儿园不要走。

“妈妈,我想你就在幼儿园不要走。”这是幼儿园第一周伟博每天都要和我说的一句话。有时候是在家里,有时候是在路上,有时候是在幼儿园门口。我通常会抱起他,对他说,“妈妈抱抱你,等你感觉好了我再走。”偶尔我也会答应他,“我等着,等你说妈妈可以离开了我才走。”通常,只过了一会儿,我对他说,我走咯,等你下课了我再来接你。他会和我愉快地拜拜。

幼儿园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到了门口就挣脱我的手臂跑进去,然后和我拜拜。到了第二周,他也没有如其他朋友所说的掉眼泪,或者闹情绪。

到第三周的时候,早上临出门时,他嘟着嘴说:“妈妈,我有点儿不想上幼儿园了。”我说:“你有点儿不想上幼儿园了,你想和妈妈、小树还有爷爷奶奶待在家里。”然后抱起了他。“妈妈,我想你一直就在幼儿园门口。”伟博继续说道。“你希望你在幼儿园玩的时候我都不走,我就在门口等着你。”就是这样聆听他,到了幼儿园门口的时候,他和以往的两周一样,和我愉快地拜拜。

孩子能不能有一些诸如“不想上幼儿园”的负面想法和情绪?当然能。妈妈接纳他的情绪,回应他,他能感受到妈妈的理解,那些挑战的行为自然就会少。

“妈妈,我想你早早地送我,再晚晚地接我。”

渐渐地,他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和我果断说再见,也不再要我抱了。回想他上幼儿园前两周,每天放学了一直要我抱,不肯下来。

去接他的时候,他说我还想再多玩会儿。有时候还邀请小朋友他家里玩。

他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所有这些,跟父母的心态调整,相信孩子,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信任老师以及在家中的高质量陪伴等等有很大的关系。即便我们的孩子出现种种因为分离焦虑产生的行为问题,比如要抱啊,黏人,脾气大,打人……等等,我们也可以放松。孩子和我们都不是完美的,让我们有“不完美的勇气”,接纳一个孩子要面对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独立而产生的种种焦虑。即便我们面对他们的行为问题,发了脾气,我们也可以放松,我们仍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对这势不可挡的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