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而不杂我在北京写代码

我在北京写代码(70)

2024-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鲁棒棒
我在北京写代码(70)

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511

正文

我和同事在北京公司接的第一个活儿就是更新公司的网站,因为当时主要的业务还是公司负责市场的人在接活儿,所以还是以做甲方项目为主,CTO 说了要练团队,练技术,所以为了让我和 ZP 两个能尽快地融入团队,适应团队的工作方式,就安排了我们两个人和运维的一个新来的小伙子一起把公司的网站给更新了,不过一开始也没做好。

没做好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首页的动画的问题,后来公司里没人能解决动画的性能问题,差一点就要去请外援了,但是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动画效果去花钱请外援,毕竟公司也不富裕,所以就没去请,最后干脆把公司的网站给改成了非常静态的一个页面,再加一个小视频就解决了。

这是我和 ZP 的第一个活儿,通过这个项目,也大概了解了公司的工作方式,整体来说东西是肯定能做出一些来的,但是节奏我认为不是很好,其次就是甲方那边也不好搞,都是项目经理负责盯着甲方,这个是没啥问题的,问题是经理不会和甲方探讨业务,只是一味的奉承甲方,比如一个功能,经理不太了解自己的技术团队能做到几成,就跟甲方说我们什么都能做,做个百度也是三分钟的事。所以这个事就很难办。

为了揽项目,有一些吹嘘的说辞也是正常的,毕竟如果经理像工程师一样死板的话,生意就没办法做了,因为工程师的那一套思维方式,是把所有的条件,所有的变量都计算正确,保证能够对任何事物和项目都有所控制,说白了就是需要极力的避免失控状态,所以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应对事物的方法。

但是做生意的一套方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摸石头过河,别的东西我没做过,接活儿我是搞了很久的,很多公司一般的策略都是吹嘘比较多,实际则做不好项目,而我的策略就是说一半真话,demo 要有,然后就等着客户就行了。所以销售,或者说经理解决的问题和工程师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维度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工程师可能能干到一年 100 万,但是好的销售是没有顶儿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维度的事物。

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技术情节浓厚,非常幼稚的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能靠技术解决,但是实际上是不可以的,后来我就去看历史书了,因为琢磨事和琢磨代码是完全不同的,工程师不会搞对象,情商低,其实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脑波电平歪了,没有空闲去 “琢磨人” 和 “琢磨事”。真正的高手其实是 “做事厉害” ,但也不能说是 PUA 这么难听,说 PUA 有点过分,不过黑暗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教会你怎么控制别人,通过情绪其实很容易控制一个人,现实中比较厉害的人,是那种软硬不吃的人,永远不生气的人。所以大家遇到的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办法具体量化,只要没办法量化,工程师的方法就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认为,市场上最需要的能力是所谓的 “软实力”,就像李小龙说的那样

"Be Water my friend cause you put water in a bottle it becomes a bottle, you put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a cup, the water can flow and it can crash , so you should be water my dear friend. by bruce lee"

用古语来说大概就是 “上善若水”。

但是我们要去市场里竞争,要拼个头破血流,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老子那一套哲学糊弄自己,搞什么 “远离纷扰” , “出世修行” 啥的了,所以我这几年的课题一直是 “如何搞钱”,各种东西研究了很多,一直没找到出路,目前算是还在研究,放弃的话我应该不会放弃,因为我是在 “钱上修行” 的,所以我研究的东西主要就是和经济相关的,不过我不认为自己被这个东西控制了,我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想去了解,想去理解,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有时候我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企业,企业家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不过这几年我唯一学到的东西就是如何让自己积极起来,那就是去做有意思的事儿,我一开始给自己很宏大的命题,然后觉得这个命题太大了,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会抑郁,然后我给了自己最朴实的生活命题,那就是 “做有意思的事”,这个命题对我来说很好用。

可能我本身就是 “肤浅动物” 不是 “深沉动物” 所以我最最最最幸运的就是,我总能找到有意思的事,只要我能持续的保持热情,我就不会觉得辛苦啊,抑郁啊,难受啊,就不会如此了。

当然生活中的困恼,苦难,很多很多,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的并不是幸福,快乐,金钱,以及房子,人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人们需要的是 “理解”,比如说你理解了这个东西,就会明白怎么去把玩这个东西了,就不会被它困惑了,我的理解就是如此的,毕竟我是笨蛋。

回到正文。

说到做买卖的事,就多说几句了,反正也是随便写的,毕竟是自己的随笔散文,全看自己的意思。当时的公司有一个市场部,大概 20 人左右的规模吧,专门负责搞项目,毕竟搞项目不是简单的事,幸好老板是有门路的,所以公司的发家是从老板承揽了一个 2008 年的奥运会项目做起来的,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因为这些东西呢,说白了你会做,我也会做,但是我能做,你不能做,为什么一个人能做,另一个人不能做,这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另一个技术以外的维度的问题了,不过多讨论。

反正老板的最早的项目就是这个,当然大家都知道是竞标来的,竞标是很公平的。之后成立了公司做了市场,就开始各种项目的接,一开始人很少,也是用 PHP,之后找到一个合伙的 CTO,公司就换了 Python 这套技术栈了。

当时 python 算是比较少的公司会用的,因为在 BAT 光环下的市场里, java 是占大部分市场的,加上培训班,尤其是阿里,阿里是 java 的非常大的一个用户,阿里甚至都自己做了 jdk 了,貌似 Runtime 也有了,总之就是 java 很流行。

技术上大概就是如此,今天就写到这里。

周末好好休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