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摘录一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读书是否要挑地方?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格物与致知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之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为学譬如煮肉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摒除一切,从事克已这学。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读书三要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曾文正公课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荼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夜不出门,旷劳疲神,切戒,切戒。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
读经读史之法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之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莫逞口舌之能,多力行之
立论极精,但弟须力行之,不可徒与兄辩驳见长耳。
对待善恶
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
诚与直
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说与做
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欲速则不达
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有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速则愈锢蔽矣。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
望之欲殷,则责之愈切(曾公悔过)
腊月信有“糊涂”字样,亦情这之不能禁者,盖望眼欲穿之时,疑信杂生。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欲殷;望之欲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圜墙,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又加以堂上之悬思,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不出怨言以相詈者,情之至也。
为学趁早则少难为情
贤弟宜趁此时学为诗、古文,无论是否,且试拈笔为之,及今不作,将来年长,愈怕丑而不为矣。
关于金钱助人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刚轻重乖矣。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为学在我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为学最要虚心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已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已,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一生而无寸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