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053:坏人做好事,只是在为他干坏事创造条件
学习内容:
1, 绛侯周勃被人上书告他谋反,皇上下诏让廷尉调查。廷尉逮捕周勃,审讯,周勃恐惧,不能作答。狱吏逐渐开始凌辱他,周勃给狱吏行贿千金,狱吏于是在木简背后写上:“请公主给你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周勃的儿子周胜之。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的时候,太后愤怒,拿起头巾摔向文帝说:“绛侯当初诛灭诸吕,身怀皇帝印绶,掌握北军,那时候不谋反,现在住在一个小小的绛县,他倒是要造反吗?!”文帝已经看过周勃的口供,抱歉说:“官吏们已经调查清楚,正要释放。”于是派使臣持节去赦免周勃,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周勃出狱,感慨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今天才知道一个狱吏有多么尊贵!”
2 ,文帝废除偷铸钱有罪的法令,让民间可以自己铸钱。贾谊、贾山上书劝阻,文帝不听。于是,邓钱、吴钱遍布天下。
3 , 淮南厉王刘长反叛,又派人到匈奴、闽越联络。事情被发觉,有司治罪,文帝赦免刘长死罪,废除王位,流放到蜀郡严道邛邮。将与淮南王同谋的人全部诛杀,用前后有帷盖的辎车载着刘长,令沿途各县,依次传送。
袁盎进谏说:“陛下历来骄纵淮南王,不给他设置太傅教导他,丞相辅佐他,以至于此。淮南王为人刚烈,如今遭到这样粗暴的待遇和挫折,我担心会遇到雾露而病死在路上,那陛下就会背上杀弟的恶名了,怎么办?”皇上说:“我就是让他吃点苦头而已,现在就放他回来。”
淮南王果然愤懑绝食而死。囚车传送到雍县,县令打开封条,才发现已经死亡。报告上来,皇上恸哭,非常悲痛,对袁盎说:“我没有听你的意见,以至于让淮南王死亡,如今奈何?”袁盎说:“只有斩了丞相、御史,向天下谢罪才行。”皇上下令,让丞相、御史逮捕审问一路上各县负责传送淮南王的人,没有打开囚车、供应饮食的官员,全部斩首弃市。以列侯之礼葬淮南王,置守冢人家三十户。
【学以致用】
01,周勃这种情况的教训
1,不要轻视任何一方的力量。小局部的事件可能影响全局
谁能想到中国命运的转折,会跟上海的两部电台被损毁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联系不上共产国际,才真正选出的自己的当家人,从此走上最后的胜利
2,经得起别人告状
周勃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上面有仁厚的薄太后,下面又有儿媳妇关系(文帝女儿),但历史上被人告的现象太多了,不一定谁都有周勃的背景与运气
换作现在,尤其是企业老板,会不会经得起别人告状?
所以,一开始的合法经营,注意税务的安全就非常重要了。
先求不败,再求如何长久的“活着”。
02,坏人做好事,只是在为他干坏事创造条件
袁盎对皇上很有影响力,因为他说的好多话都对皇上有益。
想想看,当你身边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你喜不喜欢?
如果你是普通人,倒是还行,因为你不处在核心资源的位置上面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呢?是一家集团的领袖呢?
那你就不得不把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组织剥离开来
当对方一个建议过来的时候,或者是你在接受某一个信息的时候,
你得思考这个建议或者信息是对你有利,还是对于组织有利?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比如,我们在学习某一场专业课程,我们大部分老板是不大喜欢坐着上课,但是也不得不上,为什么?因为企业遇到了问题,不学不行
但是呢,一学习,也会被带着节奏走,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学了一些不入流的东西,这个是很常见的事情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从自身的感觉上面出发,老师讲的很有逻辑,讲的有意思,别人的案例故事听完后,觉得自己也可以
但是,如果站在自己的公司的角度,组织的角度去思考,回来能不能落地?
什么样的才是落地?是不是能够起到关键性的推动?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只要我们处在核心的关键位置,手里掌握钱,权,资源,信息,等等
别人会给我们策划,那么我们如何分别,如何用,就得看我们的智慧了。
袁盎是游侠出身,游侠之心不可测,一国之君而听任游侠的,那么离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这就好比,一个老板,去听另外一个不是营销专业,不是股权专业,不是商业模式专业的老板讲营销,股权,模式,等等,尤其是对方的案例不够,不足以总结成理论,经验也是个别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哇,这就很危险。 一用就可能完蛋。
看上文袁盎提的建议,他为什么要斩丞相、御史呢?文帝虽然没有杀丞相、御史,但依旧信任袁盎,于是袁盎肆无忌惮,之后能够欺景帝而杀晁错,并且与吴、楚、都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