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补遗之二:参观红旗渠(上)

2024-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枯荷听雨hx

西南行这件事,按照老家乡亲们的算法,两头占着,两年了。可不嘛,虽然只过去了不到三个月,毕竟是跨年,说两个年头,没毛病。

去年是癸卯年,我们从家出发那天,恰好是癸卯年的九月十六,星期一。
因为是出行第一天,没赶着早走,九点从家里出发。

那天任城的天气质量为良,至少没有雾霾,气温17-27度。

虽说大方向是西南,但第一天就冲着西北方向去了,目标林州红旗渠,距离三百八十多公里。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多少有一点红旗渠情结。红旗渠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时期,靠人工修建的一个灌渠,是为了解决当地人民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改天换地的大工程。

那个年代的机械化程度几乎为零,每年冬季农闲时期进行的农田水利改造维修工程,都是靠人拉肩扛,准确地说,就是人海战术。我年轻的时候在农村,也曾经参加过生产队挖河工的项目,河床里遍地是人,三人一组,一人装,两人抬,挖出来的全是水漉漉的泥块,死沉死沉的,干一天下来,肩膀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血泡,疼得不敢碰。

从任城到红旗渠,基本上都是高速路,路况没问题,但空气质量有问题,令人不解的是,越靠近红旗渠景区,空气质量就越不好,查了一下天气预报,竟然是重度雾霾,污染指数达到226,难怪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土腥味儿。

继续前行,到达红旗渠已3点多。原来这个景区的人气还挺旺,学校单位组团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当然因为这里有红色旅游的元素,红旗渠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杰作,是战天斗地大无畏精神的体现。

参观很简单,坐着观光车,到达渠口,下车后拾级而上,然后再顺着渠前行约200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青年洞了。

青年洞是紅旗渠上的咽喉工程之一,地势险恶、石质坚硬,致使当年的修渠穿洞工作十分艰巨。

据介绍,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等困难,总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境内,解决当地人民吃水难,用水难的困难,组建了一支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期间克服了口粮少,多疾病,技术力量缺乏,经费短缺等种种困难,以当代的新愚公精神,终于使洞渠豁通。

这一代属于太行山山脉,山峦起伏,大小峡谷一个连着一个,如果天气晴朗的话,风景应该不错,该死的雾霾,真正是大煞风景。

在景区里边行走边拍照,景区的喇叭里,《定叫山河换新装》的音乐一直在单曲循环中。

这首歌我可是太熟悉了,不仅熟悉,还会唱,在会唱的歌曲里,还属于特别喜欢的歌曲之一。这是当年的新闻纪录片《红旗渠》中的主题曲,旋律悠扬,深情有力。

劈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

誓把河山重安排。

… …,… …,

心中升起红太阳

千军万马战太行

一锤一钎干革命

愚公移山志如钢…… ……。

特别是第一、二句,避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不仅形象生动,更唱出了劳动者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

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歌曲,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

那时,还是这个地方叫林县,林州是后来改的。但我觉得,还是叫林县好,接地气,不违和。记得有一阵子,地方上时兴改名,多半是觉得原来的名字土气,纷纷往“州”或“城”里改,比如林县改成了林州,而我们济宁市辖下的邹县,则改成了“邹城”。

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也在改名的大军中,比如任城区辖下的土城街道办事处,改成了金城街道办事处。摇身一变,土变成了”金“。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印记,七十年代是属于我们的年代,许多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出行第一个景点,就是红色旅游地,如果说我们是有意想借助当年的红旗渠精神,来激励自己,为我们的出行开好头,起好步,肯定都会相信。那就借势前行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