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26人  韩药师

前段时间的新闻除了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死,还有一个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关于“酸碱体质论”提出者被起诉罚款的新闻。

该理论提出者罗伯特·杨,呼吁用促进碱性饮食的方法替代医学,通过保持人的弱碱性体质来维持健康的说法近些年来可谓是家喻户晓,一度盛行于朋友圈,一个站不住脚的言论,却忽悠了全世界人民十几年,可见无知和盲从的后果有多可怕。

“酸碱体质理论”是既得利益者有意的营销行为,通过出版、媒体等传播方式,加深了在公众内心的印象。这些激发情绪的东西往往比事实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深入人心。大多数人,对于严谨的科学求真态度的缺失,或是半知半解的盲从,更纵容了事态的发展。

这么看,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才是致使一场闹剧变成悲剧的开始。

此类现象已经出现,普通人又该怎么做,才能免受其害?新闻媒体报道真实还是炒作,我们要如何区分?

首先,大多数读者被骗的原因就是盲目地相信某些理论传达的结论,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缺少怀疑和批判的思维。

其次,对某理论提出者背景身份做一个大概了解、其理论的研究时间、研究地点又是在哪里,这些研究背后,是否有他自己的目的,结论提供的信息是不是全部的真相。所以,对于科学研究,最好还是找顶尖大学或者声誉较好的公共科研机构做的研究,相对而言,这些科学家更可能披露真实的科研结果。在“酸碱体质”一例中,我们事后发现这位“博士”并不具备相关医学学位,他是彻彻底底的骗子。

还有就是追踪报道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哪里。如果研究论文不是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杂志上,那么这一报道本身可信度就很低。如果报道中提到了某家科学期刊,还得查查看这个科学期刊的审查是不是严格,是否只要花钱就能发表。说到这,有一个最常用的数值能衡量期刊是不是正规,那就是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算法是: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这两年里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越高,期刊往往越可靠。近些年来很多主流学术期刊都有大量的撤稿实例,也反应了当下对学术造假、抄袭的惩治和抵制态度。

掌握了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学习,掌握了健康的思考方式,才能生活的健康。每个人都渴望活的健康,却很少人真正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健康,道听途说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别人,倒不如自己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我们需要保健的可能不止是身体,还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