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专业的人会遵守六个基本的沟通原则

2019-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yulekwok

口头、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至少已经进化了几万年,已经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中,直到今天,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口头传递,依然让人们感到信息可信,而且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单位里,我们要记住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面对面的口头对话,而不是发邮件,发微信,也不是写非常具有逻辑的报告。

在一个跨国公司里,比较专业的人会遵守下面六个基本的沟通原则:

阿兰·尤斯塔斯是过去Google主管工程的第一把手。他到Google的时间不算太早,在他之前已经有几个同级别甚至级别更高的人了。但是尤斯塔斯两年就当上了工程的第一把手,这和他善于沟通有关。

尤斯塔斯刚到Google做的第一件 事情就是给每一个工程师更新显示屏,那时还有一大半工程师使用CRT(-种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的老式显示器,那东西既毁眼睛又占地方。

于是尤斯塔斯给公司算了一笔账,如果给每个工程师花_上2000美元买一个液晶(LCD)的显示器(当时这种显示器还很贵),虽然看. 上去花了不少钱,但是大家做事的效率可以提升,还是合算的。公司也同意了,因此尤斯塔斯就做了这件事情,然后将显示器一一个个交给 工程师们,通过和大家一个个地见面交谈,他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可以听大家倾诉困难,并且愿意帮助大家的人。

在一个单位里,给下属发奖金,一定要当面交到他们手里,尽管钱是经过银行直接转账的。不要用邮件或者信件等方式传递这种信息。

作为下属,如果你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想让老板知道,在给他写邮件时只要告诉他有好消息即可,然后约他当面汇报,不要在邮件中写太多的细节。在邮件中将细节告诉对方的坏处是,这种信件式的信息传递效果没有当面口述好,老板的印象不深刻,更糟糕的是,你报喜的邮件可能被淹没在他那一天要处理的诸多公文中(包括微信),他甚至没有注意到。

单位之间的通信也是如此,无论是大学的课题组招收一个博士生,还是公司录取了一个人,都会电话口述,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冰冷的邮件通知对方,更不能用微信这种不正规的通信手段。

同样地,接受对方的Offer(录取通知),也要当面接受,或者电话接受,不要用邮件。即使用邮件在第--时间通知了对方,也要再打电话正式通知或者接受。

这样做有两个非常致命的害处,第一个是,主观的事情需要通过交互对话才能说清楚,才能影响对方,而不是单纯一段话能够说清楚的。第二,由于是主观的看法,最好不要给对方留底,以免将来被翻出来造成麻烦。很多人对领导有意见,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话,即使今后和这个领导关系不错,但是哪天他无意中翻出来这封邮件,总会有点不舒服。

当然比邮件更糟糕的是用微信提意见。讨论主观的事情,写邮件好歹还过脑子,但写微信常常是很随意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自己不能够表露的情绪就表露出去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比写微信更糟糕的是微信中留语音,因为它比打字还不过脑子。

在单位里凡是涉及说服别人的事情,都属于主观这一类。

很多时候,客观的事情,你反而需要用邮件,即使已经面谈过了。比如领导许诺你,只要工作做得好,下半年就提拔你。你不妨将这次谈话写一个邮件,算是备忘录发送给他。

邮件可以这么写,“ 感谢领导的肯定和栽培,尤其感谢您提到下半年我如果完成某项任务就将获得提拔,我一定会努力干的,请领导放心,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等等”。这封邮件就算是“立此存照”了。大部分时候我在和客户谈合作之后,都会让对方确认我们谈过的内容,以免对方今后赖账。

在今天通信手段比较发达的时代,我们要记住面对面的沟通依然是最有效的通信方式,这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利用好人的这个特点,我们说服别人的可能性就比其他人要大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