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潜意识
引:《遇见未知的自己》第9章 作者:张德芬
一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不被看见,但是却主宰着整个外部世界。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认知,只占据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践写:
去年我们做元宵节活动,因为人手不够,请了2个“外援”。我的同事讲起了其中一个人的故事:“她今天其实在上班,因为我们给劳务费,她才来了这边。”我们都很吃惊,觉得这一点钱能值得放弃本来半天的工作?
接着,我们同事继续讲:“她有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老公,不怎么出去上班,就像《夏洛克的烦恼》里面的夏洛一样。什么都不会,也不学,就等着媳妇养,只在家带带孩子。”
同事听了都觉得她好可怜,不幸遇到了个渣男。
如果是放在以前的我,可能也会觉得惋惜。但是一旦有了凡事往内看的习惯之后,就总会不自觉地想用“第三只眼”再看一遍。
就是,我不相信一个能容忍自己男人好吃懒做的女人是一个地道的好女人。这个女人很可怜,但她的可怜还在于不自知。
不少的心理学家都说过:“我们与外界其实是互为镜像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讨厌或者吸引的外在事物,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我们无法接受这样不好的自己,于是投射出去,去讨厌别人。因为这样做最没有负罪感,也不自责,同时还能满足自己的自恋。
像这种我们意识不到的自己的一部分,就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就像如图冰山一样,我们日常能看到的只是露在海面上的一个角。海面下面的大片区域才是我们日常行为决定的终极boss。

因为被隐藏,所以很难被看到。
很多时候,很多人有不好的感觉或者遭遇,都归结于命运不幸,而不是去想我为什么是这样的命运?能否认为改变?
我们总是倾向于向外寻找原因。用别人的反馈去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之处,从来没有想过目前的遭遇其实也是自己希望的。
有人说,这些话乍一听像是扯。那是因为,从来没有探索过潜意识的人和没有吃过冰淇淋的人一样,我们再如何描述它的美味,都没用。
但是他只要吃过一口,我们再多的语言就都是多余的了。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明尼苏达双生子的追踪研究。
说是有一对双生子,由于家庭原因出生时被迫分离。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而且彼此不知道对方。
三十年之后,研究人员找到他们。做了一个生活各方面信息的探讨。
发现他们是同一年结的婚,老婆也是双胞胎,他们养同一个品种的狗,连名字都雷同。而且他们生的孩子,性别,顺序都一样。他们生活中像这样的相似事件多达70%。
我们也肯定看过很多种类似的报道,大家一开始都认为是离奇事件,因为存在“上帝“的主宰。其实这些“心有灵犀”,就是人类形成之初,潜藏在自我里的潜意识。
我们既然知道了潜意识,肯定想的是:如何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如何多拿回一些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接下来的很多天,我会用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剖析,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