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梳理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301天,2023.09.08
晚上要复盘《社会心理学》第三、第四节内容,于是再次回听。心里面想着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将重要的内容串起来,然后分享给一起复盘的老师们。结果发现做到挺难的。不过倒是有一个新思考,分析梳理一下自己的自我概念。如果按照自我概念的组成来划分的话,各自在自我概念中的占比是多少?我的自我概念对我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生命的影响是什么?我因自我概念获益的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对自己的自我概念满意吗?不太满意的方面是什么?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调整或完善吗?(与时俱进的部分估计还是要去提升、完善)。自我概念包括主我(我是谁,即真实的我)、客我(我认为我是谁)、镜我(我认为别人认为我是谁)。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以及“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我是谁”,我理解这强调的都是“客我”。“客我”为何如此重要呢?我理解,如果说“主我”即真实的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基础的话,假如占5~6成,那么“客我”就可以在“主我”的基础上再发挥3~4成,那么其余的就是“镜我”了。如果“客我”较低,那么“镜我”就会较高,两者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如果“客我”占比较高的话,这个人就比较自信、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做事积极性主动性高。如果过高的话就会过于自负和自恋。“镜我”占比越多,人就越易受外界评价的影响,也非常在意外在的评价,往往为了迎合外界的评价而刻意委屈自己、忽视或掩藏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呈现内外不一致、不协调。当然,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主要抚养人、个人经历、周围人的评价、文化、民族、信仰、环境等)。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弹性,它会随着人们的阅历、经历、学识、成就、环境等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即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应该是“主我”、“客我”、“镜我”三者之间的一个合适的匹配度,这样人就处于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凡事过犹不及,自我概念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