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简友广场

真就是一个样儿

2022-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芷兮离离

对门牛老师的儿子和媳妇,在临近的城市工作。18年我们搬到这个小区和她成为邻居时,她儿子刚结婚,还赶上了一杯喜酒吃。牛老师2019年退休。自从退休后,没见她和老伴闲着过。牛老师一家是从我们这有名的“甜瓜之乡”团场调来市里,团场里有很多老朋友,家族亲戚也多,所以农产品多。从夏到秋,老俩口做辣椒酱、番茄酱、腌各种咸菜、农场里自产的特色农产品,只要有,开上车就送到儿子所在城市的家里。一年四季兴致满满。今年初,儿媳妇给生了孙子,牛老师晋升为奶奶,一大家四代同堂,喜庆热闹。

牛老师先去整整伺候了一个月子,回来后在家呆了没两天,就和老伴又提着大包小包去照顾媳妇和孙子。牛老师说:“她们和亲家商量好的,两家换着帮忙带,这星期亲家忙、有事她们就去帮忙带;她们有事了,亲家就去帮带,她们就回自家来。”

只是这大半年很少见到牛老师她们回来,即便回来,大多和老伴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到家,常常在家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又大包小包地赶着去儿子家了。只有两三次回来是在家里面呆了两、三天才又回去,仿佛她们自己的家现在就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而已。

昨晚牛老师和老伴带着儿子媳妇、小孙子一起回来了。有了孙辈小宝贝儿,一家人显得更加热闹了。一段时间没回来,牛老师大敞着门,里外打扫,忙到半夜才安静。一大早儿子抱着小孙子,媳妇拿着小宝贝儿的奶瓶等用具,牛老师和老伴又是提着大包小兜,一家人发动车子就又回儿子家了。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看着牛老师一家人热热闹闹、牛老师忙忙碌碌的样子,我挺佩服牛老师的精神头。我不禁也想象着自己的将来,将来什么样,真说不上,只感觉离自己还远。

最近儿子除去工作,业余时间大多在复习,最多隔一天跟我们视频一次。每次视频时,他都是边看着自己的复习资料,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们应着,所以我们见见他、说几句话不多占用他的时间,就挂了。从去年出门工作,一年多没回过家了,说起来还挺想念,看着他也有些想家了,只是不能万事兼顾。我们自己已过半百,世事多已成定数,精力、能力早已跟不上他的脚步,他有能力自由发展,就不能要求他常伴身边;而常伴在身边,无形中可能又会束缚了他的手脚。养儿的,矛盾啊…

小时候在团场,家里面三个四个孩子的是正常,但是如果家里有六个孩子,那就显多了,若那家正赶上孩子长身体的年龄,往往口粮都不够吃。当年我们那个连队里,有六个孩子的有三家,并且特别一致的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全是女孩,到最后一个是儿子。说白了就是为了生个儿子。因为那时候虽然团场里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杂居,但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如果一家没有男孩,人们背地里都叫他“绝户头”,说女孩都是给外人家养的,是赔钱货,而男孩是家中的血脉,养儿防老…所以没生到儿子的家庭,就想方设法的要生儿子。

但往往世事捉弄人,好笑的是:越是迫切想生儿子的人家,往往左一个右一个总生姑娘,非得生上四个、五个女儿,才欢天喜地招来、盼来一个儿子。七十年代末的著名电影《甜蜜的事业》,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缩影。

而现在,无论养儿还是养女,谁能理直气壮地说是给自己养的呢?!再看身边的朋友、同事,养儿养女的已没什么区别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