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志愿者文化中的平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现代公益事业,它不仅是是古老的慈善观念与现代社会参与、整合手段的结合,更是是古老的慈善行为与现代社会救助手段的融合。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非攻,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行善。但是,我今天想从一种平衡的角度去谈志愿者文化,作为志愿者我也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这种平衡。
《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慈善本就包含在和谐之中。但是,这毕竟是乌托邦式的生活,面对现实来看,面对无法满足的内心欲望,面对还有着许多无力感的自己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包括物质和精神,城市与乡村,个人与群体的平衡,而合理的处理这种平衡关系才更有利于我们继续热爱,继续追求,继续前行。不得不说,我们都是个人,可我们这个个人有着太多的牵挂,有着太多的想法,有着太多的迫不得已。信息快速变化,所谓的物欲横流,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怎样去定义幸福,怎样去做人?我们最早的幸福观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物质生活是人的幸福生活的保障。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般,没有物质,我们再大的梦想都是空谈?幸福,离不开物质,但是,幸福也不是只有物质。当代年轻人三大焦虑,不安全感,失去目标的焦虑感,孤独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精神层次的缺失。心安是福,但我们心安何处?没有丰盈的精神家园,我们怎会心安。而若心安,有目标有信仰有追求,才会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我觉得在你的赤诚的热爱之间,在你一腔热血之间。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我们也应该追求生活的丰盈,去做一场义工活动。心安,我们不断寻求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平衡,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丰盈,也处理好物质基础,才能做到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道家散淡,儒家进取;城市紧张,乡村安闲,我们在道家和儒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实际上也是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寻求着平衡。长期的灯红酒绿,川流不息,长期的紧张的丰富的匆忙的生活,我们多多少少会觉得疲惫。而这时候我们需要去追寻这种平衡,去乡村生活一段时间。大自然是最好的风景,大自然是最好的放松,在大自然中寻求着散淡,寻求着自由,在大自然抛却烦恼和焦躁,这时候,去那遥远的地方做志愿者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我们做志愿者的同伴们,也正是在巧妙的不知不觉中处理着这种平衡。
自他两利,我们既是个人,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人既有个人性,同时还有群体性、社会性。在社会中生活,我们需要做一个美好的自己,也应考虑着帮助他人成为一个美好的自己。为己立他,正确处理人和群体的关系。我们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也不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这时候,需要我们多想想他人。不必过度的吹嘘所谓的伟大精神,毕竟每个个体之中都存在着自我思想。志愿者活动中,让我们考虑到他人,而不仅仅处处思考自己的利益。志愿者文化,实际上很好的处理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断追求平衡,在志愿者文化之中,也不断体现着平衡。儒家道家,乡村城市,精神物质,自己群体,和谐的相处,恰到好处的平衡,这又是怎样的现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还是最美的志愿者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