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六私密群日更计划上班这点事儿连续更文1000天-fail-close

大脑的高效使用方法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火华熊爸
大脑擅长的工作

核心提示:让大脑做其擅长的工作,不擅长的部分留给工具完成,两者配合,神清气爽,效率翻倍

1、

小A在忙着修改一个方案,写到关键处,他想到以前他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篇文章,用现在想到的关键词搜索也搜不到;正在此时,领导来到小A的办公桌前,问他上周五交代给他的一个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OMG,他完全给忘记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焦头烂额的时刻,无论小A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处境,从他遇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信息存储问题。对有用的信息没有有效的进行记录,在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也找不到;

第二,任务提醒问题。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记录和提醒方式,想起来的时候为时晚矣。

2、

如果把人类比成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

人的大脑可以比作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负责处理人类接收到的各种复杂信息;

眼睛和耳朵可以比作电脑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负责输入数据和信息;

嘴巴和肢体可以比作电脑的输出设备(显示器等),负责数据和信息的输出。

人类和计算机类比

那么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举个例子:【伸手去拿桌子上的一个杯子喝水】,这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就不用说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大脑的实际运算过程是:

①双眼获取两幅分辨率相当于由5~10亿像素数相机拍摄的位图;

②神经信号数据传入大脑,通过3D建模以双眼视轴计算出杯子相对于人的空间方位;

③计算出“伸手——停下——握手——拿起——移近——侧翻——喝水”时全身六百来块骨骼肌,万亿左右各骨骼肌细胞的在每一个时间点收缩/舒张的程度与顺序数据;

④数据输出到全身,喝水。

粗略一算,也有几万亿数据量了吧,而这一切计算只发生在一瞬间,不到0.1秒就完成了,并且还不算神经传导过程中的时间耗损。

也就是说,大脑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对外界输入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高速的运算处理,这才是大脑的优势项目

3、

那么怎样解决“信息存储”和“任务提醒”的问题呢?那就要借助于工具来完成,也就是利用工具构建我们的“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

信息存储:用笔记类APP存储信息。

工作信息:比如客户信息、沟通记录、思路整理等等;

素材积累:比如平时阅读的好文章、看到的有用资讯等等;

生活信息:比如邮寄地址、驾驶证扫描件、身份证扫描件等等;

健康信息:比如自己和家人的体检报告扫描件、化验报告单等等;

甚至可以将你的知识体系存储起来:比如将你学习掌握的知识存储起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属于你的知识体系”);

通过“标签”和“索引”功能,随时记录,随时查找调用。常用的笔记类APP包括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具体用法请自行学习,不会的问百度)。

任务提醒:用清单类APP安排日程,设定提醒。

通过将待办事项记录到清单中,清空大脑中需要消耗精力去记忆的任务,不做的时候也不去想,这样也能够缓解焦虑的情绪,一举两得。

清单类APP,常用的APP包括奇妙清单、滴答清单、To-Do等。

期待后续:找机会详细介绍笔记类APP和清单类APP的使用思路。

—END—

我是火华熊爸,一个35岁裸辞、从零开始打磨自己的孩子他爸,希望你喜欢我的文章。

[0003]首发2017年9月1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