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

那个名叫故乡的地方

2017-04-16  本文已影响528人  我叫O泡

文/我叫o泡

照片/我叫o泡

外婆的家

时光一去难倒退,往事只能回味。

在故乡待了十二年,从出生到小学毕业,十二年里关于这座房子的记忆有好有坏。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得到的更多的是哥哥姐姐们的疼爱,孩子们的关心不像大人那样直接,可是却最暖心。

田坎上的野花

春暖花开……

对花有种莫名的喜欢,不管什么花,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田坎上的野花

有些花儿虽然很小,可是却很美,那种清新淡雅给人的感觉总是很愉快的。

枇杷叶

四月的太阳好在不算太强烈,不会让人想要逃避,在枇杷树下坐着享受那一丝温暖,刚刚好。

晒太阳的奶奶

回去的那天正好是奶奶的生日,同学问我奶奶多少岁了吧,我说记不清了,大概八十几了吧!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奶奶是哪一年的,只记得爷爷还在的时候,他八十岁那年我刚好小学六年级,他走的时候我小学毕业。

如今爷爷走了已快十年,比爷爷小几岁的奶奶怎么也得八十好几了吧!

奶奶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

两三年前奶奶的身体还是很硬朗的,可是自从摔了之后,她的腿就开始不利索了,走到哪里都得杵着棍子。

人一旦年纪到了那个阶段,你就得认命了。

以前奶奶从来不会主动说要到哪里去,也不会主动说让孩子给她过生,现在却主动说想去外面看看,大概是她知道,如果这一生都待在这里,还是会留遗憾吧。

大伯孃在晒咸菜

在老家呆的那几年,自己学会了不少的东西。

其实一直都觉得农村长大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没错的,因为从小爸妈就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又要忙农活,所以很多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在农村生活没什么不好,比城市少了一份喧嚣,比城市更亲近自然,夏日夜里看月亮看星星,听婵鸣蛙叫。

熟悉的味道

就算现在不住在这里了,可是每次回去都忍不住叫大伯孃给自己打包一点她亲手做的咸菜,那才是真正的小时候的味道。

当然在老家,除了晒的咸菜以外,还有一些自己打的淀粉,葛根粉,都是在外的儿女回家之后出门要带的东西。


以下是离开老家以后,在合川城区里的一些记忆:

爱运动的男生

回到学校的时候,正好逢上他们的篮球比赛,看着他们年轻的模样,才发现自己真的已经长大了。

读书那会儿,每次路过篮球场都会忍不住多望几眼,总觉得喜欢打篮球的男生都很帅气。特别是校队那群人,个个都是一米八九的大高个,那时候自己也是他们的迷妹。

合川中学·惜分亭

初中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学校,六年无数回忆。

那时候,亭下书声朗朗;那时候,亭下欢笑嬉戏。

合川中学·教学楼

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是听老师说我们教学楼是什么西部第一楼,那时候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后来到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高中的教学楼已经算好的了。

一座教学楼就可以容纳上万人,初中二三年级,高中所有的学生都在这栋教学楼里,每次放学出门都得花上好长一段时间。

门前有座周恩来的雕像,每到饭点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小伙伴说,等会儿下课在周恩来那儿等啊!

合川中学·操场

初中快体考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会在操场上训练,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时候每天下晚自习,班主任都会陪着我们一起训练,直到考试完。

后来上了高中了,开始慢慢的知道了什么是喜欢,也有过心动。

所以那时候和自己喜欢的男生在操场上散步,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毕竟十七八岁的年纪都还小,那份懵懵懂懂的情愫也因为高考这个词很快就没了。

路口

停留了无数次的路口,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落日

突然想起了《水龙吟》里的一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人生如此短暂,再辉煌也有下山的那一天。

一桥上的风景

合川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宜居城市,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

灯火阑珊处

这张照片是今年年前回来的时候拍的,那时候从机场坐车回来天已经黑了,可是一下车就被这灯火所吸引。

越来越发觉虽然城市里到处装扮得喜气洋洋,可是年味却远不如从前,那时候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打打小麻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吃一碗刚出锅的汤圆,说不出的幸福。

可是现在一进门就一家三口人,看一会儿电视就睡了,也没了守夜的习惯。

合川夜景

小城市的夜远比大城市宁静,虽然也有灯火通明,可是一般九十点过后,路上的行人就很少了。

偶尔会有一些晚归的人,他们也是默不作声的往家赶,不会那么的张扬吵闹。

夜里的古街

就算是黑夜吞噬了所有,古街里的文峰塔自己依旧亮得醒目,历经多少年的岁月沧桑,不曾有任何改变。

东渡大桥

合川这座小城里,桥很多。

大概是因为属于重庆的原因,因为重庆被称为桥都,所以合川也不干示弱。

涪江一桥,涪江二桥,涪江三桥,南屏大桥,东渡大桥等。也正是因为这些桥,把三江两岸的人聚在了一起。

老街

城市在不停的扩大翻新,可有些地方却一如从前。

几十年前的这里也曾辉煌,也曾是繁荣地带,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却变成了城市里的遗漏者,终将有一天也会被开发商看中,然后被迫拆迁。

小店

每所学校旁边都有这样的一个小店,什么都有。

那时候自己也渴望开一个这样的小店,文艺干净,可是当工作了之后才发现要自己攒钱去开一家店铺是有多不容易。

茶花街·奶茶店

曾经这一条街全是临时摊位,各种吃的东西,被所有合川中学学生所熟知的:鸭霸王,烤面筋,炒刀削面,铺盖面,担担面,老麻抄手,冒菜,串串……

可都因为创建文明城市,整条街都被整治,现在回去已经看不到那些摊点,好在一些门市还在。

文峰古街

每次回来都会去古街走走,虽然平时这里人不多,可是很多合川人来这里都是为了吃,里面各种吃的东西让人怀念。

文峰古街

古街的寿司店,这么多年了也没去吃过,不过对于这样的环境却很喜欢,就好像那时候看日本的动漫,日本寿司店总是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文峰古街

文峰古街不同于重庆的磁器口,这里很安静,不像磁器口那样常常人多得走路都不方便,在这里可以放心大胆的迈开脚步。

念·咖啡

坐在窗子边,看着黄桷树枝丫上翠绿的叶子在不停的生长,生命力之顽强。

念·咖啡

这家小店的装修格局很讨人喜欢,店主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阳光帅气,一个人在这里开店已经开了好几年了。

同行的朋友看了小哥还有点开心,还开玩笑说小哥有没有女朋友。

念·咖啡

因为朋友最近胃炎犯了,不能喝冰的,只能乖乖的喝点温的茶,自己点了被芒果情浓,味道都很棒。

念·咖啡

其实之所以喜欢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桌上的小本本,每个人来这里都会在这上面留言,这写下自己的故事。

喜怒哀乐,人生无常,有时候想不通,把心事写下来也是另一种诉说。

有的人在这里写下来了未来,有的人在这里写下来了从前,有的人在这里把爱情寄托,有的人却找到了另一半。

涞滩古镇

以前每次都是在别人的照片上看到楼中城这几个字,现在自己也终于亲眼看到了。

涞滩古镇这个地方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更是首批“中国最美村镇”。

二佛寺

二佛寺是涞滩古镇的一大看点,殿中的释迦摩尼高12.5米,依岩而建,被称为“蜀中第二佛”。

寺内有1700多尊造像,是我国最大的佛教禅宗造像聚集点。

别人相机下的涞滩

这张照片是在文昌宫里拍的,是别人的拍的清晨时的涞滩古镇。

傍晚

这张照片也是如此,同上一张一样。

夜幕降临时,镇上的人开始忙着生火做饭,炊烟袅袅,一派祥和之景。

戏楼

在文昌宫里的戏楼,可能我们那天去的日子不赶巧,人比较少所以没开戏。

逢上人多的时候,一开戏那场景可就热闹了。

城门下

城门下是通往外面的路,在清同治年间,整个涞滩古镇里的翁城是川东地区非常重要的防御设施。

古镇街道

正午的时候,太阳当头,所以人们都不愿出来,街上几乎没有行人,稀稀拉拉的游客也都坐在饭店里吃饭乘凉。

古镇的小花

古镇的花开得特别的灿烂,仿佛在笑脸相迎选到而来的客人。

古镇

天气虽然很热,可是还是抵挡不了人的热情。开店的人照常做生意,吃饭的人也都忙着点菜。

小餐馆

整条街没有一点翻新的样子,原始是什么样现在就是什么样。

回龙客栈

整间客栈的格局都保留了传统的样子,庭院住所都好似我们在古装剧里所看到的那样。

老腊肉

走在涞滩古镇的街道上,凡是饭店门口都会挂上这样的老腊肉,用柏树枝熏过的腊肉格外的香。

钓鱼城

因为自己专业的原因,做毕业设计前前后后跑了好几次钓鱼城,很多没有去过钓鱼城的朋友都以为这个地方就如同名字一般,是个钓鱼的地方。

但是并不是如此,钓鱼城是个名副其实的古战场,也是我们合川人的骄傲。当年的钓鱼城之战改写了整个世界历史,所以这里也被人们称之为“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千佛岩

整个千佛岩有两千七百多尊佛像,可是都在文革时期被毁掉了。

在钓鱼城这样的古战场,其实最有趣的还是听景区讲解员的讲解,这样会了解不少的东西。


美食:

少水粉门市

以前的少水粉是个临时的摊位,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门市,可是来吃米粉的人还是要排很长的队。

少水粉

之前在微博上有这样的一个视频,就是大胃王密子君连续吃了八碗少水粉,可见这个是有多好吃。

其实对于合川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情怀,11元钱二两米粉,一个卤蛋,恰到好处。

合川米粉

合川的米粉是很有特色的,和其他地方的不同,吃起来很软,不像其他地方的米粉那样硬。

每个合川人从外地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吃二两米粉,米粉也是合川人每天早上不可少的东西。

吃席

在我们这里,很多在农村办席的人都喜欢请一条龙服务,简单省事,味道也好。

油门大虾

虽然五七油门大虾是湖北的特产,可是在合川却大受人们的欢迎,店家结合合川人的口味做出来的虾子非常讨喜。

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满座,去得晚的话还要排队。

牙签肉

很小的时候就对牙签肉有种莫名的喜欢,那时候哥哥学厨师,就经常做牙签肉,有时候会带回家里来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自己就特别喜欢吃牙签肉。

而在合川最正宗的牙签肉莫过于南津街的“李四娃牙签肉”。

炸酥肉

在合川,不管是商场外面,还是某条不知名的小巷子里,都会看到这个身影。

皮蛋瘦肉粥

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喝粥无疑是最后的选择。

有时候和朋友一起,不知道吃什么都会选择去李海·粥王喝粥。

蒸饺

一罐粥,一笼蒸饺,刚好两个人的分量。关键价格还便宜,一共只要十三块钱就可以。

豆花饭

记忆里,在老家生活的日子里,每年过生爷爷都会亲自推磨,来磨豆花,那时候我爷爷推磨我就在一旁添豆子,奶奶就负责烧火煮豆花,分工明确。

后来到城里了,人们吃豆花都是用机器打,豆花的味道当然不如自己磨的好,可是也不差。

我们在涞滩古镇吃的豆花都是自家磨的,配上一小碟青椒,吃豆花的时候沾着青椒下饭吃是每个爱吃豆花的人都会做的事。


关于老家,关于合川每一处都是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