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请问你真的会写故事吗?
朱熹曰:“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同理,我认为写故事也有三会,会看,会讲,会听。
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请容我娓娓道来。
长这么大,请问你真的会写故事吗?1.会看
这里说到的看不仅仅是看书,还有看故事。故事三要素,开头,中间,结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开头先切入,露出一点情节,再慢慢发展,人物内心挣扎好一番,最后来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开头可以参考《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开始,你就要给读者写一个套,牵引着他们一步一步往下走。哎呀,这是谁来了,一出来就惊艳全场。
对,所以写一个故事就是看一部作品。你可以身临其境,闭上眼浮出的画面是人物所经历的情节,读者被迫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这就是优秀的故事。
懂了吗?再说怎么看,《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从富贵人家的豪奢无度,到老百姓的孤陋寡闻。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一个即将衰亡的朝代。
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这里,你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面,这时候我们转个角度,你才能看到别人看到的那一面。
2.会讲
谁不会讲故事啊?每个人都会。但不是人人都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大师说,故事切忌说教,本身就是观点,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就像鸡汤,喝多了毫无营养价值可言。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妈妈讲《龟兔赛跑》,兔子嫌乌龟慢,自己肯定是第一,在大树下睡觉,结果醒来比赛结束了,乌龟赢了。
哲理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后来想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结论,反而用一个故事来解释道理。现在我们明白了,故事往往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故事的意义。
练习讲故事,首先从自己的生活下手,再转述听来的故事,具体有以下五点。
①把话说清楚。构建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文章的框架你都理清楚了,还怕讲不完故事?
②把意思传递出来(目的)。你通过这篇故事想告诉别人什么,或者你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③把故事合理化(过程)。我们要注意细节把握,删除与故事无关的情节,加上人物情感波动的心理描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等。
④注意人物角色变化。例如我们写父母,就要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写小孩,就要随时随地洋溢天真烂漫。
金字塔原理就是讲故事很好的应用方法。例如下属给上司汇报工作,有些人啰嗦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完全没有重点,思路混乱。这时下属常常会被上司打断,还没有讲完人就不见了,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如果这时你可以把最重要的归纳在金字塔的顶端,依次往下伸展,那么我想无论上司给你30秒,1分钟,5分钟,你都有把握讲完内容,只是粗细不同,重点部分上司已经明白,我们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
3.会听
倾听故事里的人和事。怎么听呢?用心感受。
每一个故事都是生活的缩影。
对比曹雪芹对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描写。
一个是这样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另一个是这样的: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
一个泼辣强势的凤姐,一个娇滴滴,病恹恹的林妹妹,曹雪芹仅仅用外貌,展示出来却是与众不同的两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会倾听世界的声音。
故事是一个情感释放的地方,没有悬念冲突转折的文章不叫故事,叫流水账。听故事的过程好比刺激的过山车,眼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未知的远方。
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的开头是这样写到的:露丝.科尔四岁的时候,有天晚上,正在双层床下铺睡觉的她突然被做爱的声音惊醒,声音来自她父母的卧室。
试想一个四岁的女孩子听到父母做爱的声音的反应会是什么?是美妙还是恐惧的感觉?对她长大成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想不出来吧,我也想不出来,这就是作者的聪明之处,让你不得不把书读完。
会听故事的人,大多都希望文章有一个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转折。
林黛玉和贾宝玉终归不可能在一起,《葬花吟》中的几句话,“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宿命让他们分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美好的爱情也将成为一个神话。
还有一段引起共鸣的金句。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这是主角内心的声音,她用尽全力大声呼喊着人生来平等,而作者正好把它写出来了,就是倾听。
好的,这就是关于如何写故事的所有内容。不管是什么文体类型,我想归根到底都是故事,你都逃不过以上三种。
说了这么多干货,现在你学会了吗?快马上行动,一起来写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