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性能优化指南
React性能优化方法总结
使用React开发的项目,可以从加载性能和运行时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加载性能优化的目标是让用户更早地看到界面、更早地和应用交互。运行时性能优化目标是降低卡顿,交互更流畅。
运行时
1. 避免不必要的渲染
我们知道React的setState会触发diff和更新。默认是将整个组件树进行对比,但很多情况下diff是不必要的,因为一个子组件的props没有改变,就不需要进行diff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对没有改变props的子组件进行多余的diff工作的情况,React提供了shouldComponentUpdate这个生命周期钩子,shouldComponentUpdate(nextProps, nextState)
。 这个生命周期钩子如果返回true,则会执行后面的render和diff工作,如果返回false,则React不会向下继续。用户可以在这个生命周期钩子中进行state和props的对比,判断是否需要更新。通常一个组件当前的props与nextProps属性值相同,并且state的属性值也相同,则不需要更新。
React.PureComponent实现了shouldComponentUpdate这个方法,PureComponent采用了浅比较,
function shallowEqual(objA, objB) {
if (objA === objB) {
return true;
}
if (typeof objA !== 'object' || objA === null || typeof objB !== 'object' || objB === null ) {
return false;
}
const keysA = Object.keys(objA);
const keysB = Object.keys(objB);
if (keysA.length !== keysB.length) {
return false;
}
for (let i = 0; i < keysA.length; i++) {
if (!hasOwnProperty.call(objB, keysA[i]) || objA[keysA[i]] !== objB[keysA[i]])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前端面试刷题网站:灵题库,收集大厂面试真题,相关知识点详细解析。】
对应class组件的PureComponent,函数组件有React.memo方法实现类似的效果。
由于默认的PureComponent和memo都是默认用的浅比较。因此如果对象层级较深,会导致漏更新。
解决办法是,如果对象改变,重新创建一个对象,如果数组改变,重新创建一个数组,解构赋值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点:{...oldData};[...oldArr]
。
用户可以自己实现shouldComponentUpdate以自定义比较逻辑,对于函数式组件,则可以通过React.memo的第二个参数来定义比较逻辑。
如果想要精确地判断区别,除了手动判断,还有一个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方式:不可变数据,这时一个不可变数据的JS实现:immutable-js。
211.gif只有发生改动的节点会创建新的引用,因此相应的组件才会执行render和diff。
结论:最佳实践是PureComponent/React.memo + 不可变数据。
2. Fragment
Fragment可以避免不必要的dom节点。
JSX的标签表达式要求有一个根节点
// ok
render() {
return (<div>123</div>);
}
// error
render() {
return (<div>123</div><div>456</div>);
}
如果就想让表达式返回一个标签列表,不应该在最外层加一个根节点,应该使用Fragment。
render() {
return (<React.Fragment><div>123</div><div>456</div></React.Fragment>);
}
也可以简写
render() {
return (<><div>123</div><div>456</div></>);
}
3. 事件回调不使用匿名函数或者bind
在注册事件回调时候,不要用匿名函数或者用bind生成新函数,应该用箭头函数或者构造里面bind,最好是构造函数里面bind(因为可以继承)。
当我们需要注册事件回调时候,可以写成这样写:
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 => {console.log('test')}}>click</button>;
}
}
或者
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log() {
console.log('test');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log.bind(this)}>click</button>;
}
}
上面这两种:匿名函数和bind表达式,都不推荐。因为匿名函数的写法会在每次调用render时候都创建新的函数,而bind表达式也会在每次调用时候创建一个新的函数,React做diff时候发现事件回调函数不同,就会将旧的函数解绑(这样还会触发GC)并且绑定新的函数。
因此最好这样实现
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log = () => {
console.log('test');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log}>click</button>;
}
}
或者
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 {
this.log = this.log.bind(this);
}
log() {
console.log('test');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log}>click</button>;
}
}
更推荐后者,因为我们知道:
class Test {log = () => {};}
和class Test {log() {}}
这两种写法的区别在于前者log是类的实例方法,而后者是原型方法,因此在构造函数中绑定,能让其他使用原型继承方法继承Test的组件可以继承到log方法。
如果使用函数式组件,应该使用useCallback这个hook。关于useCallback的使用,请参考本知识库的React进阶一文。
4. 不要用内联样式,
因为React在解析JSX时候需要将style对象解析成css style字符串。更推荐将样式写在CSS中。
5. 不要在render中setState。
如果在render方法进行setState,可能导致循环地进行diff工作。
6. 优化条件渲染
让条件分支中只包含需要改动的元素,不包含不需要改动的元素,防止diff子节点和更新节点时候增加不必要的操作,消耗性能。
示例: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AdminHeaderComponent from "./AdminHeaderComponent";
import HeaderComponent from "./HeaderComponent";
import ContentComponent from "./Content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class ConditionalRendering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name: "Mayank"
}
render() {
if (this.state.name == "Mayank") {
return (
<>
<AdminHeaderComponent></AdminHeaderComponent>
<HeaderComponent></HeaderComponent>
<ContentComponent></ContentComponent>
</>
)
}
else {
return (
<>
<HeaderComponent></HeaderComponent>
<ContentComponent></ContentComponent>
</>
)
}
}
}
应该改成下面这种写法: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AdminHeaderComponent from "./AdminHeaderComponent";
import HeaderComponent from "./HeaderComponent";
import ContentComponent from "./Content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class ConditionalRendering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name: "Mayank"
}
render() {
return (
<>
{this.state.name == "Mayank" && <AdminHeaderComponent></AdminHeaderComponent>}
<HeaderComponent></HeaderComponent>
<ContentComponent></ContentComponent>
</>
);
}
}
7. 缓存计算属性
我们知道,Vue中有计算属性的能力,能够根据依赖的数据计算出我们关心的数据,而且有缓存的能力:依赖的值不变的话,不需要计算,直接返回结果。
React如果想要实现根据依赖的数据计算我们关心的数据,方法很简单。
export default 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first: 'hello',
second: 'world'
};
getFull() {
return `${this.state.first}, ${this.state.sencond}`;
}
render() {
return (
<div>{this.getFull()}</div>
);
}
}
但是这样实现没有缓存值的能力,当计算耗时较长时候会影响性能。
如何实现缓存值的能力呢?
可以使用memorize-one这个库:https://www.npmjs.com/package/memorize-one
如果使用函数式组件,可以使用useMemo来实现。关于useMemo库的使用,请参考本讲义中React进阶一文。
8. 长列表:虚拟列表优化
9. concurrent mode
启用concurrent mode之后,React会采取可中断渲染,让大规模的diff计算不会影响到界面的渲染,保证渲染和交互的流畅性。
使用Suspense组件可以在加载局部组件时候有更好的切换加载体验。
concurrent详细的介绍请阅读本系列concurrent mode文章。
10. 列表中使用key
不使用key或者用index作为key,都可能使列表在变化时候,让React无法辨别前后item对应关系,只能遍历对比,更新属性,这样可能会有多余的操作,造成性能损耗。
为什么需要key呢?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详细讲解。
加载时
- 懒加载(lazy)使用lazy实现按需加载组件和按需加载路由。
- 服务端渲染,使用服务端渲染提升首屏渲染性能。
- 缓存缓存cdn cdn缓存提升React资源的加载速度。
- 使用 prerender-spa-plugin 渲染首屏,基本原理是启动一个服务,用pupetter离屏渲染。这个原理和服务端渲染类似,但对代码改造更小,不过要求服务器有node环境。
性能工具
React官方提供了一个性能检测工具:react-addons-perf。
这个工具可以在渲染React应用时候打印各个组件的各种耗时,用来分析性能浪费。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是printWasted(),可以打印并未更新组件的渲染操作,如果发现你的组件花了很长时间render和diff,但组件视图实际并未发生变化,那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引入PureComponent等优化渲染性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