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颗粒度
2020-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知行铭记
2016年12月,网络上流传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这位62岁的中国首富,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网传的王健林行程从这张行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很多常人无法想象。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得出行程的时间管理的颗粒度,可以看出其行程安排的精细程度。
时间管理的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大约是15分钟。
央视某主持人有一次采访王健林,她和摄制组迟到了3分钟,结果王健林当着她的面,坐着车绝尘而去。这位主持人感慨说,一分钟不等,一点脸不给,老王就是霸气。其实不是老王霸气,而只是时间颗粒度也许是1小时的他,无法理解,对一个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3分钟意味着什么。
无独有偶,英国电子邮报资深记者Mary Riddell说,比尔·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
每个人,都有自己时间管理的颗粒度。王健林是15分钟,盖茨是5分钟,大部分人是1小时,半天,甚至一天。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为什么很多人看似并不守时?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时间管理的颗粒度。可以看看你约人开会,一般约多长时间。一约就是半天的会?那你颗粒度是半天。你的会都是以小时为单位?那你颗粒度是1小时。
现在的电脑、手机都有很多方便的软件工具,建议可以试着把每天的计划安排,都用软件工具管理起来,而不是大脑中,然后利用工具,逐渐管理越来越细的时间颗粒度。
一个人的时间管理的颗粒度,也显示出自己对时间的尊重和把握程度,适当管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逐渐细化颗粒度,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强的时间观念。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