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改罢自长吟〔写作札记〕

黄昏有雨,时闻嘀嗒之声。独处书房,静思默想。
当一个人读过许多杂书,有了较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之后,也必定有他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这时候,他就应该动笔写,多些写,用心写。用自己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发现。没有必要蕴藏于心,秘而不宣。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当是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考量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的时候了。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度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总该懂,总该作一个大致的安排罢。
比如作文,写出来再说,落到了纸上就是你生命的痕迹。写了错别字,回头看看,发觉了,改正即可。
浅么?不要紧,清澈见底,激浊扬清,不也很好么?语言通顺,晓畅,能将意思说明白,就挺不错。
写出来的,只要有可读性,就不算失败。对自己,严格一点。尽最大的努力,写得好一点,这自然不错。但你必须大胆写,大胆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来。
任何成功的作品,都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结合的产物。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聆听、思考、构思、想象,综合分析之后,耐心写出来的结果。
天天动笔,养成写作的习惯,也如读书、观察的习惯一样,对作者总是有益的。
想得再多,说得再多,都不如马上动笔。你瞧,从六点到九点,除了早餐,浇花,看了简友几篇文章,我就一直在写,写了6页稿纸,就是1200字强。
日积月累,时间一长,洋洋数十万字,数百万言,都有可能写出来。我2018年1月2日始向简书发文,至7月21日,也就是201天,已发近48.6万字。有些篇章还得到师友们的鼓励、赞许。其实,只要有耐心,能坚持,人是能做很多事,也能写很多字的。
人总得有点自知之明。我最大的缺点是,思想境界不高,眼界不宽,写作总有点随意性。我对人生,对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尤其没有反复琢磨的习惯,更没有反复修改、充实、加工润饰。
正因为这一弱点,写出来的,都是些散乱的,浅白的文字,并无深刻,隽永可言。所以也很难吸引人,更难让人回味。
既然明白自己的缺点,就当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纠正。
时不待我,我必须好好用功,花足工夫,认真修改自己书写下来的文字,决不能就这样置于书橱里,让它变为废纸。
唐朝的李沂,在其《秋星阁诗话》中曾言:“作诗安能落笔便好?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
诗圣杜甫,有句:“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的诗,都是改而后工,何况我们这些现代的普通写作者!
我对自己说:改吧,认真修改自己不成熟的作品,连同已发微博、简书的作品,都得花足够的功夫,认真改一改,力求改得好一点,简炼一点,虽然我还做不到至善至美,总得改到让人家看得下去。
吴鸿勇
2018年7月22日夜在遂溪,时有阵雨。